我的故事之不忘初心【小學】

說說屬于我的故事 ?My Story【1】

一直以來都想寫一些文章,說說我這些年關于我自己的故事,之所以想寫這個系列的文章,一是把曾經的回憶都整理出來,第二是認識過去的不足,過去就是一面鏡子,你看得見他,他也看得見你,在過去的歲月中,即使到了現在,還是可以找回過去的影子,忘記背后,努力面前,向著標桿直跑!但 因為各種事情總是被耽誤,也因為自己的懶惰,使得這件事被拖的越來越久,最近一直在醞釀這件事,想著該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寫自己的故事。

恰逢清明小長假,趁著有時間,就促就了這篇系列文章的開始。文章也沒有固定的形式,就是時光走到了哪里就停在那里,主體分為(小學階段、中學階段、高中階段、大學階段),之后【說說屬于我的故事】系列文章會不定期續更,此篇文章是第一篇~更多文章也可以關注公眾賬號【兩座城兩個人】

正如當初創建公眾賬號時敘述的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我的故事在這里,你的故事在哪?也許在我的故事中,有你曾經走過或者未來需要走的路。那就一起前行吧~】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倉央嘉措

年輕時的 父親 、母親

我出生在安徽五河縣一座并不知名的小村莊里,我出生的那一年正好是發洪水的那年,據說是百年不遇的洪水,聽母親說,我出生的時候是陽歷2月27,但是天氣還是很冷,出生的那天下了很大的雪,媽媽說我那時候在肚子里就很不老實,因為在農村一般接生孩子多半都是村子里的醫生接生的,所謂的醫生不是那種真正醫學院出來的醫生,多半都是自己自學的,能掛個點滴,打打針,量個溫度計,差不多就可以自己開個小診所了。好一點條件的,就會提前去縣城或者鎮上的醫院,我因為想要迫不及待的想來到這個世上,母親來不及去鎮上的醫院。就找了鄰居來幫忙,她們都有接生的經驗,所以我順利的在2月27日的晚上10點多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從此開始了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聽母親說,小時候,冬天家里沒有火爐和電暖,而我又經常性的打濕棉褲,所以每次穿的褲子被尿打濕了之后,都是父親晚上抱在懷里一夜給捂干的。

農村的教育都是相對落后的,我讀書比較遲(那個時候大家普遍讀書都很遲,不是我一個人讀書遲),我八歲讀的一年級,五年制,我記的很清楚,我一年級的時候,期末考試,語文97分(滿分100),數學98分(滿分100),代課老師說,還要再留級一年才可以升二年級,我到現在都想不通,為什么這個分數,這個年齡,不能上二年級,還必須要留級一年?!!!所以,我的五年制小學,也就成了六年制的小學。

左起(父親、姐姐、我、母親)

我記得在二年級之前我是我們村子里的“孩子王”(所謂的孩子王就是一幫年齡相仿的人中的“老大”,隨著之后的轉學,孩子王 也就消失了),那時候我們每天晚上都要玩到很晚才會回來,我母親就會半夜站在門口大聲的喊我的名字,讓我回家(有時候吃飯的時候也是這樣,站在門前,大聲的喊名字,好遠都能聽到,聽到了就跑回家吃飯,吃完飯就在跑出去玩),那個時候是我最無憂無慮的時光,飯來張口,服來伸手,有事情第一時間想的都是母親,比如早上起床就會大喊,我媽我的襪子呢,我的鞋子呢,我的衣服呢,媽媽就會把衣服拿到床邊。有時候找不到衣服,找不到襪子和東西,都會讓媽媽來幫忙,感覺媽媽好像是萬能的,只要是我想要找的東西,問問她,媽媽都會在第一時間把東西找到給我,我有時候就在想,那么多的東西,分別放在不同的地方,她是怎么做到記得這么清楚的。

兒時的記憶多半都記不起來了,打我能記事起,我還能想起來的,也只有記憶中七八歲的零星的事情。令我最記憶猶新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 小的時候,我們家很窮,自打我母親嫁到父親家,家里的房子都是漏水的,下雨天的時候,外面大雨,屋里小雨,每次都要放好多的盆來接從屋頂上面滴下來的水,床頭邊,電視機旁邊,客廳的桌子上,廚房的灶臺上,鍋爐旁的柴火處。。。。。能用來接水的盆都被使用了。所以,小時候最不喜歡的就是下雨天,因為除了這些,連晚上睡覺的地方床邊都要放個接水的盆,如果不小心,把盆踢翻了,那后半夜被子就會被淋濕,后半夜也就別想再睡了。

第二件事:小時候,兒時的記憶中,父親總是和母親吵架,有時候父親還會動手打母親,每次他們一吵架,我和姐姐就害怕的要死,都會害怕的一直在哭,每次都是鄰居們來解圍,幫忙勸架,勸完之后,母親一邊在哭一邊抱著我和姐姐,等事情稍微平息之后,家里的廚房也就沒什么可以用的了,因為該摔的能摔的都摔完了,然后第二天在去集市上重新買鍋碗瓢盆。小時候,我有一次跟母親說,能不能換個爸爸,我不想要這個爸爸了,他總是這樣讓人害怕,總是和你吵架打你。所以,小時候父母親打架的陰影一直在我的腦海里甚至是印進了我的骨髓里,所以我極度反感吵架,尤其是親人之家的爭吵和打架。尤其厭惡男人打女人,尤其是動手打自己的愛人,這樣的舉動,能顯得動手的人很高大嘛?簡直是,太過分!!!這樣的狀態持續到我三年級之后,就很少在發生了。我記得是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母親又和父親吵架,父親動手打了母親,之后,我跟父親說,如果以后你再敢動手打媽媽,我就不認你,長大后,我也不管你。說實話,說這句話的時候,我不知道我哪里來的勇氣,因為小時候,我和姐姐都很怕父親,父親的脾氣很暴躁,基本上和他說話,如果聲音小或者做事沒做好,兩三句話之后,父親就會發脾氣,嗓門就會特別的大,我和姐姐就會特別的害怕。可能是我本能想保護母親,才會有膽量說出這種話吧。但也自從那次說完之后,之后父親和母親還是會吵架,但是父親再也沒有動手打過母親;

父親這個人優點很多,父親做的一手好菜,我自己覺得他的廚藝,有些廚師都不一定有他做的好吃。父親特別的能吃苦,村子里的人很少有像我父親這樣能吃苦的人。父親不發脾氣的時候,性格格外的好,像個老頑童,即使天大的事,心態一直都是特別的好,甚至可以說優點遠遠大于缺點,但是唯一的不足就是喜歡賭錢,這是小時候就養成的不良習慣,父母親每次吵架的主要導火索就是因為父親賭錢的事情,所以這也就是我為什么對賭錢的人有一種本能的抵觸和反感甚至是厭惡和瞧不起!!!毫不夸張的說:賭錢時,贏錢的時候并不能給你帶去多少的歡樂;輸錢時,嚴重者 ,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讓你痛苦萬分。

說了父親,也應該給母親做個介紹:我的母親比我父親大一歲,母親在我的印象中 很正直、誠實、心地善良、能吃苦、善解人意、和藹可親、好強、有上進心。。。反正能想到的優點我母親都有,我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多半都是從我母親身上學來的。母親嫁到父親家這些年,沒怎么享過福,聽母親說:自從嫁給你爸之后,奶奶他們也不照顧我和你爸,你和姐姐都是我和你爸自己帶,奶奶很少幫忙照看。父親小時候吃過太多的苦,累活重活都是我父親一個人扛著。媽媽說有一次我和你爸爸去田地里干過,那天正好下大雨,我和你爸把柴草堆放在“平車”上(“平車”是老家的叫法,就是類似像手推車),然后父親在前面拉,母親在后面推,正好車陷在了泥地里,怎么都推不出來,奶奶不僅不幫忙,還在旁邊一邊嚷著加把勁,一邊拿棍子鞭打我爸,好讓我爸趕緊把車拉出來,每次母親說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就會特別心疼我爸。我就再想,母親不都是視自己的孩子為掌中寶嘛,為什么在我父親這里,卻看不到奶奶給予的任何親情和關愛。好在,父親遇到了我的母親,他們彼此相依為命。也許這就是上帝的恩典吧。讓我母親來照顧父親,好讓他下半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疼愛。母親很疼我,但母親更相信我,從小到大,只要是我決定要做的事情,我的母親從來都支持我去做,在花錢方面,母親從來沒有受限過我,都是盡其所能的給予我,因為她最相信我,她信任我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花,什么不該花,我也沒讓她失望過。所以我有什么事情,都會選擇跟她說,只要我跟她說,這件事情只可以你知道,不許跟別人說,母親就會守口如瓶,不會跟任何人提一個字。哪怕是我爸,我姐,她都不會提一個字。

坐著的是母親

所以我特別的信任她。我真的感恩上帝,給予我這么好的母親。母親還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徒,她的信仰特別大,基本上除了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事情,母親把自己的余下時間都奉獻給了教會,現在她是我們村子里負責講道的“牧師”。

第三件事:在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又遇到一件對我們家來說很困難的事情,這件事就是姐姐生了很嚴重病。病的名字叫-腦囊蟲病,科學解釋為 (腦囊蟲病(cerebralcysticercosis)約占囊蟲病的80%以上。是由于口服了豬肉絳蟲蟲卵,發育成囊尾蚴,經消化道穿出腸壁進入腸系膜小靜脈,再經體循環而到達腦膜、腦實質以及腦室內。可分為腦實質型、腦室型、腦膜型及混合型),這種病的癥狀就是腦袋會經常性頭痛,這種頭痛的感覺會讓你身體難以承受,一開始姐姐說頭痛以為就是單純的頭有些痛。后來經常這樣,就去做了系統的檢查,才知道是得了這種病,應該是吃了什么食物,食物沒完全清洗干凈,帶有病菌。是這種病的直接病因。后來去了市區的大醫院做住院治療,那幾年,花完了家里所有的錢,真的是一貧如洗,能賣的東西基本上都賣了,因為需要錢給姐姐治病,家里也就只剩下房屋四面的墻壁和幾個僅供睡覺的床鋪。父母親四處借錢,能借的都借了,只是最親近的親戚借了一些,很多親戚都是“一毛未拔”,那個時候,雖然我年紀還小,卻已經知道,在最需要錢的時候,你四處借錢,借不到錢,或者說人家根本就不想借你錢,自己無措的那種心情是怎樣的(我們家人生中有兩次是為錢最難的時候,這次姐姐的事是第一次,第二次之后會提起)。

姐姐小的時候
姐姐出嫁時

我記得最難的時候,就是家里連吃飯最基本的佐料(油鹽醬醋)都買不起了,因為真的是一分錢都沒有了,有一天,我在家里門前的小河邊玩,幸運的是,我在草堆旁邊撿到了2塊錢硬幣(當時的兩塊錢還是很當錢用的,因為當時幾分錢都還可以用),當時可把自己給樂壞了,我趕緊跑回家給母親,母親說,去買些油鹽醬醋吧,家里很久沒吃過帶鹽的食物了。我就跑去村里的小商店買了油鹽醬醋,維持了一段時間。因為姐姐還一直在市區的醫院治療,父母親總是會臨換著去接班,一個人在醫院一個人在家里,兩邊奔波。我記憶中,父親帶我去過姐姐的醫院一次,見到姐姐的時候,姐姐已經變了些樣子,之前身體還是很瘦小的。在醫院的那些時間,每天都要掛水和吃好多的藥,過量的吃藥致使身體開始有點發胖。去醫院的第一天晚上,我記得很清楚,我一夜沒睡,一是因為醫院的燈光是一夜都不關的,強烈的燈光照射下,根本睡不著。二是根本就沒有可以睡覺的地方,一家人要么就睡在地下要么就擠在可折疊的長椅上,半夜被子總是會掉。所以根本睡不著,在經過住院的治療之后,感恩上帝,姐姐的病好了,之后頭痛的病也沒有在復發過。

姐姐病好了之后,我們家開始慢慢就稍微好過點了,經過父母親的努力,1999年,那年我二年級,家里把之前的老房子拆了,蓋了一間帶磚瓦的平房,這個房子直到現在還一直在住著,想來也有18年了。三年級的時候,因為家里沒什么可以掙錢的地方,所以父母親準備外出打工掙錢,之后都一直跟著爺爺奶奶在生活。

順便說一說我的爺爺奶奶:爺爺是初中老師,準確的說是高級教師,因為家里的墻面上貼了好多爺爺獲獎的獎狀。他什么都教,主要是教語文,美術,書法。爺爺寫的一手好字,字如其人一點都不假,長相也是格外的英俊,關于他的故事,之后會單獨給爺爺寫一篇文章。到時候肯定貼上他帥氣的照片。

奶奶是裁縫,做了很多年,所以很多的衣服,多半都是她自己來做,很少買,什么改裝個衣服,裁剪個衣袖這都不是事,記憶中,我二年級的時候,就再也沒見過奶奶做過衣服了,但是家里的那臺縫紉機一直被她當作桌子來用,一坐就是很多年。奶奶不愛說話,通常我們找她說話,也很少跟我們說,感覺性格很孤僻,給我的感覺就是不讓人去親近。脾氣也很暴躁,不知道父親的脾氣是不是受奶奶的影響才這樣的。對了,在此補充一句(我父親和我姑姑是爺爺奶奶領養的,他們本身沒有生育孩子),聽母親說,自打母親嫁入父親家中,奶奶很少和母親說過話,所以關系也一直不是很親近。還好,爺爺是個性格和藹的人,他的一生,用媽媽的話說,你爺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對于母親的這一評價,我格外的贊成。謙謙君子 這四個字用在我爺爺的身上也毫不為過。

在大董小學待到了三年級的上半學期,隨著父母外出打工,我和姐姐就轉學到了南喬小學,大董小學留給我的記憶不是很多,我所能記起來的,只有二年級的那次期末考試的抽考(所謂的抽考,就是每次臨近期末考試,鎮上就會組織每個學校的學生進行考試競賽,看哪個學校的學生考的好,當然只有學習還不錯的學生才能代表學校被抽到,所以能抽到去參加競賽考試的,都是成績很棒的,那就是尖子生),我二年級那年冬天,我被抽到去考語文,因為那時候我的語文成績特別的好,不知道是不是爺爺教語文的緣故?(^?^●)?,那時候都是早上8點多才考試,但是我們要早起步行5KM到鎮上參加考試(因為沒有代步工具,只能步行),所以8點多的考試,我們4-5點中就要爬起來,一是擔心走的晚,趕不上考試;二是心情格外的興奮,根本睡不著,所以起的特別的早,每次早起的時候,母親也都會很早的起床,炒一碗蛋炒飯給我吃(現在一碗蛋炒飯大家覺得根本沒什么珍貴的,但在當時,能吃到一碗蛋炒飯,可能是最幸福的一件事了),至于為什么提到蛋炒飯時,自己這么懷念他,后面是有原因的。

后來三年級的上半學期我和姐姐順利轉入了南喬小學,姐姐讀五年級,我讀三年級,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好多的人都不認識,就覺得很陌生在加上我本來就不怎么愛說話,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自己跟自己玩,每次一到放學,姐姐就會來我的班級門口等我放學一起回家,有時候我被欺負了,好幾次都是姐姐幫我出的頭(女漢子的本色漸漸顯現^_^)。就這樣,我和姐姐在爺爺家一住就是近8年的時間(從小學到高中);在奶奶家的那些年,奶奶從不幫我們洗衣服和鞋子,所以,從三年級開始,我們就要自己完成所有的自己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洗鞋子,洗床單等等,全部是自己動手,如果自己不洗就沒得穿。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就已經學會獨立了,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做,不依賴任何人;

攝于申集(小學二年級或者三年級),后面是我二姨奶

記得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買模擬卷做,說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回到家后,我問奶奶要兩塊錢,奶奶不給。說做什么試卷,把書本上的知識啃透了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不要信什么買試卷啥的,信那干啥,課本上的知識就足夠了。到現在為止,我依舊不明白,她到底當時是怎么想的,難道把錢投資在知識上不好嗎?再說,也不是很貴的東西。我就是怎么也想不通。之后,每次買東西,只要問奶奶要,從沒有成功過。后來,只要是涉及到錢的東西,我也就在沒有跟她提過。四年級的那年寒假,父母親打工回來了,我把這件事跟母親說了之后,從那之后,每次母親回家過年,過年之后出去打工之前,都會特地單獨給我和姐姐500塊,作為我們自己的生活費,想買什么就自己買什么。

每次父母親過年回家,我和姐姐都會跟父母親回老家,然后把一年沒住過的房子要全部打掃一遍。被子衣服也要全部拿出來晾曬一遍,他們過年回來的那10天左右的時間,但卻是我和姐姐最開心幸福的時候,因為,在家里,我們可以想干嘛就干嘛,可以玩累了,不到飯點就可以自己煮飯吃,直接抱起饅頭就可以啃。但是,在奶奶家就是不可以,不到飯點和飯點之后,都不允許才碰飯菜,不管有多餓,只能到了飯點才可以吃飯。奶奶做事情特別喜歡墨跡,也就是所謂的有拖延癥,總要把事情放到最后一刻,不到時間絕對不做事情,就像每天不到中午12點絕對不開工做飯是一樣的,所以每次等奶奶煮完飯都是下午1點半了,我和姐姐倉皇的吃完飯,就要急忙的背起書包往學校跑。

爸爸媽媽過年回來在家里待的時間很短,只有10天左右的時間。轉眼,正月初五他們就要準備出發去南方打工了。我和姐姐最不喜歡的就是這一天,父母親早上會很早就起來了,冬日的早上,2-3點鐘他們就要起來收拾行囊了,我和姐姐就也會跟著他們起來。

分別的場景總是歷歷在目,到現在都忘不了,每次分開,我和姐姐就會哭的特別的傷心,拽住媽媽的衣服,不讓她走,萬分的不舍,不想他們離開我們,媽媽每次也會哭的特別厲害,但是,沒辦法,生活所迫,他們也不想離開我們,但為了生活,總要離別,總有傷悲~

每次和家人分別,一別就是一年,等到再相見,就是來年的春節。這一年的時間里,只能通過電話聯系。那時候,爸媽還沒有手機,他們只能在小賣部用公用電話打家里的固話 以此來了解我和姐姐的日常情況。每次打電話,我都會哭,會跟媽媽說,媽媽,我好想你,媽媽有時候也會控制不住。然后就教導我:讓我聽姐姐的話,在家要乖乖的~不許調皮,不許胡鬧~

就這樣每年都重復著,每年都傷悲著。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完成了我的六年義務教育,我的小學時光也正式告別歷史舞臺,留下來的也只剩下了回憶。人們總說,童年的時光是最美好的,最歡快和值得回憶的,而我和姐姐卻很少有童年,童年該有的故事,我和姐姐都沒有,致使在和小伙伴玩耍聊天的時候,談起小時候的一些娛樂項目,我都一臉無奈,他們常說我是個沒有童年的孩子,哈哈 被他們說中了^_^;

小學的歲月中,我和姐姐穿的衣服多半都是別人給的,要么就是我奶奶以前開便利店剩下的拖鞋和衣服,很少有穿過新衣服,更別說買新衣服了,父母親每年回來的時候,會帶我和姐姐去集市上買新衣服,那也是我和姐姐最開心的時候了;

無題.png

小學的六年時光,還有很多的故事,都封存在了記憶中,也許某一天當我看到小朋友在玩耍某個娛樂項目的時候,我也會無意中想起曾經發生的那些事,也會會心的一笑,說一聲:童年的歲月真好~

童年的生活和歲月,在我已有經歷過的歲月長河中,也只是最微不足道的,能回憶起來的也只是寥寥之事,但都是很深刻的記憶。但每個人總有每個人的經歷,一個人一段經歷就自然存在一段過往,無好壞之分。也許是苦難,走過來了,也就成了一筆財富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