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晨光熹微,小鳥啁啾。一如往常,鹿溪是被運貨小推車的輪子軋過路面的聲音叫醒的。顯然,推車是有些裝載過度了,引發凹凸不平的路低一聲高一聲的抱怨。
她把手機從充電線上拔下來,打開香港天文臺的app,看看今天的溫度和降雨概率。這便是新一天的開始。
晨間三課:洗漱。早餐。換衣服。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當她準備出門時,室友剛好開始化妝。兩間公司不同的考勤制度恰好讓兩人錯峰行動,時間安排如同拉鎖,完美嚙合。
她和保安大叔互道一聲“早晨”,一路經過停滿私家車的小巷,已經亮起七彩小燈泡的五金店,剛拉起半扇卷簾門的中藥鋪子,和擁擠明亮的面包房。干洗店里正播著TVB新聞,鹵味店已飄出肉香,忙活了一整個清晨,推車的聲音依然響徹耳旁——運水果的師傅又推來一車火龍果,在果欄前堆起一座小山。有包裹著頭巾的南亞裔女士,步履匆匆到有些不穩當,左右手各牽著一個小孩子,走在鹿溪前面。
從小巷轉入大路,聲音陡然嘈雜喧囂,城市已是一派焦急模樣。雙層巴士司機端的是急轉彎高手,在逼近人行道時詮釋“擦肩而過”的含義。紅燈截住了焦急的人群,總有投機主義者東張西望一番,目測車流還遠,就三步并作兩步跑過斑馬線。馬路對面,豎著幾個印了頭像的旗桿,某位議員和他的擁躉又站在通往地鐵站的必經之路上,向路人問好、派傳單。綠燈響起了“滴滴滴”的催促聲,鹿溪隨著過馬路的人潮迅速移動,避開那議員的注視,走向地鐵口。
地鐵里,安靜而擁擠。衣物相親,眼神疏離。偶爾混入幾個帶著行李箱擠進來的游客,車廂里的人潮便漾起一圈抱怨卻無奈的漣漪。每個人都低頭盯著一小塊屏幕。港鐵又漲價了,漲價的同時提出幾項不痛不癢的優惠計劃掩人耳目。鹿溪打開手機上的計算器琢磨著,一張港鐵都會票四十程425元,相當于每天21.25元,與直接刷八達通相比可以省51塊錢;早晨7:15到8:15出閘優惠是75折,車費便宜2元,四十程416元,比起都會票還省9塊錢。她默默嘆口氣。在這個消費機會無處不在,儲蓄利率幾乎為零的地方,省一點都覺得賺到了,卻又換來杯水車薪的無力感。
黑的隧道,白的車廂,戶外驕陽似火,車內冷氣如霜。地鐵仿佛連接了兩個世界。離開市井平民的油麻地,出了站,是中環。
當鱗次櫛比、高聳入云的寫字樓映入眼簾,鹿溪瞬間就有了成為Lucy的自覺。白領們腳踩高跟鞋,手挽名牌包,脖頸微微上揚,仿佛頭頂有一圈光環加持。中環的人行天橋上,除了身披光輝戰袍的精致男女,還常有三類人出沒:乞討的殘疾人、派圣經的傳教士、千奇百怪的藝術家。鹿溪覺得,他們常年活躍于此,恰映襯了精英們的三種心態:自矜身份帶來居高臨下的同情心、倍受壓迫后需要上帝救贖、趣味稀薄而渴望刺激和出逃。
她經過公司樓下的奢侈名店,這里還不是開門的時候,一塵不染的玻璃窗來不及給過客映出一個模糊的影。忽然憶起猶是青澀學生時,初次造訪皇后大道去拜見獎學金捐助人的場景。小城里來的孩子,本以為傍山海而居的大學已經美得如夢如幻,來到中環,方知青山之上,仍有萬重天。即使是給大廈開門的大叔,也是西裝筆挺,皮鞋锃亮,戴一雙雪白的手套;走近電梯,早有人上前指引,幫她按鍵,簡直讓她誠惶誠恐。
時光的地鐵送她一站、一站地向前,如今,她也成為了混跡中環的專業人士。說起話來,可以和各國人士談判或逗趣,伶牙俐齒;需要冷臉時,可以高傲如公主般走開,睥睨眾生;談起名牌,也可以從產地聊到設計,如數家珍……只是以上這些通常并不會發生的場景,如同加了濾鏡的照片,僅供把玩;真正隱匿在日常瑣碎、繁雜、挑戰與疲累之間的,才是故事的真相。“叮”,電梯到了。她被帶到了一棟樓的高層,亦終要落到現實的地上。
接一杯水,喚醒電腦,打開收件箱,查閱待辦事項,打字聲,電話聲……一切,不過又是一個香港白領,平凡的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