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年8: 《計算機網絡技術》學習筆記

開篇語

前幾天開始看《計算機網絡技術及其應用》,然后突然很后悔,當初為什么在《數據庫技術及其應用》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及其應用》之間沒有選擇沒有選擇《計算機網絡技術及其應用》。因為,我們的計算機等級考試。我選擇的部分是屬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而數據庫的內容對于現在的我來說,其實用處不大。所以為了應付下學期的計算機三四級考試,這個寒假我開始看《計算機網絡技術及其應用》。下面我展示一下我看書的筆記。

計算機等級考試
本書封面

正文

一、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分類

1、 總線型拓撲結構
總線型拓撲結構是由一條高速公用總線連接若干個節點所形成的網絡拓撲結構。其中,一個節點是網絡服務器,由它提供網絡通信和資源共享服務,其他節點是網絡工作站(即用戶計算機)。總線型網絡采用廣播通信方式,即由一個節點發出的信息可被網絡上的多個節點所接收。由于多個節點連接到一條公用總線上,因此必須采取某種介質訪問控制規程來分配信道,以保證在一段時間內只允許一個節點傳送信息。目前,最常用的且已被列人國際標準的規程有CSMA/CD訪問控制規程和令牌傳送訪問控制規程。

總線型拓撲結構

總線型拓撲結構一般應用于小型局域網,其典型代表是共享式以太網。


2、 星型拓撲結構
星劃拓乎卜結構中所有的網絡節點都通過傳輸介質與中心節點相連,采用集中控制,即任何的兩個節點之間的通信都要經過中心節點進行轉發。

星型拓撲結構

星型拓撲結構的優點是:對系統的正常運行沒有影響,網絡結構簡單,便子控制,建網容易,易于擴展,外圍節點的故障。其缺點是:由于是集中控制,各外圍節點之間的互相通信必須通過中心節點,中心節點是網絡可靠性的“頸”,如果中心節點產生故障,則整個網絡將不能正常工作。
星型拓撲結構主要應用于局域網。在局域網中,所使用的中央設備不同,其物理拓撲結構(各設備之間使用傳輸介質的物理連接關系)和邏輯拓撲結構(設備之間的邏輯鏈路連接關系,也將不同。例如,使用集線器連接所有計算機時,其結構只能是一種具有星型物理連接的總線型拓撲結構,而只有使用交換機時,才是真正的星型拓撲結構。


3、 環型拓撲結構

環型拓撲結構

環型拓撲結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齊易實現,數據傳輸延}l寸確定,路徑選擇簡單。其缺點是:每兩個節點之間的通信線路是網絡可靠性的’‘瓶頸”,任何一個節點故障都會導致整個網絡癱瘓;另外,擴充不方便,增刪節點困難;環上節點過多時,傳輸效率嚴重下降。
環型網絡應用較少.實踐中極少有人將方案設計成環型網絡,這是由它的缺點所決定的。環狀網的一種改進方式是采用雙環結構(如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FDDI),以提高系統的容錯性。


4、樹型拓撲結構

樹型拓撲結構是星型拓撲結構的擴展,它由根節點和分支節點構成,其實質是星型結構的層次堆疊,如圖:

樹型拓撲結構

在樹型結構中,節點按層次進行連接,網絡的最高層為中心交換機,最底層是終端,而其他層次可以是交換機、集線器或部門級別的計算機。信息、交換主要在上、下層節點之間進行,相鄰及同層一節點之間一般不進行數據交換或數據交換量較小。
樹型拓撲結構的優點是:一與星型拓撲結構相比,其通信線路總長度縮短,故障隔離容易,成本低,擴充方便,易于推廣,適用于分級管理和控制;其缺點是:該結構對根節點的依賴性太大,當根節點出現故降時,全網不能正常工作。、

5、 網絡狀拓撲結構
網狀剛拓撲結構是由星型,環型和樹型拓撲結構演變而來的,是這三種拓撲結構混合應用的結合,如圖,網狀型拓撲結構中的所有節點之間的連接是任怠的沒有規律。目前.實際存在和使用的廣域網基本上都采用網狀型拓撲結構。

網絡狀拓撲結構

6、 全互連型拓撲結構
全互連型拓撲結構的網絡中,每一個節點和網上其他所有節點都有通信線路連接,如圖

![ 全互連型拓撲結構](http://upload-
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3810775-5b328be6b6a40064.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這種網絡的復雜性隨節點數目增加而迅速地增加。例如,在如圖所示的結
構中將5個節點用點對點方式全部連接起來,每個節點有4條線路,必須有4個通信端口,全網共需10 (n(n一1)/2,n為節點數)條線路。該類網絡的優點是:無須路由選擇,通信方便。其缺點是:這種網絡連接復雜,只適合在節點少、距離很近的環境中使用。

二、計算機網絡的關鍵技術

1、從廣義上講,軟交換是指一種體系結構,利用該體系結構,建立下一代網絡框架,主要包括軟交換設備,信令網關、介質網關,應用服務器綜合接入設備等等。從狹義上講,軟交換是指軟交換設備定位是在控制層,它的核心思想是硬件軟件化,通過軟件的方式來實現原來交換機的控制接收和業務處理等功能,各實體之間通過標準的協議進行連接和通信,以便在下一代網絡中更快地實現有關協議及更方便的提供服務,軟交換技術作為業務/控制,傳送/接入分離思想的體現,是下一代網絡體系構架中的關鍵技術之一,軟交換技術可將服務控制功能和網絡資源控制功能以及傳送功能完全分開。根據新的網絡功能模型分成計算機網絡,將其分為接入與傳輸層、介質層、控制層、業務與應用層四層,從而可對各種功能作出不同程度的集成。

2、三網合一技術。
目前廣泛使用的網絡有:通訊網絡,有線電視網絡和計算機網絡。隨著三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業務不斷出現,新舊業務不斷融合,作為其載體的各類網絡也不斷融合,目前廣泛使用的三類網絡正逐漸的向統一的ip網絡發展,即使線索為了三網合一。

3、IPv6技術。
未來的計算機網絡是基于IPv6的網絡。現有的IPv4是網絡在地址空間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已成為網絡發展的最大障礙。此外,IPv4在服務質量、傳輸速率、安全性、支持移動性與多播等方面也有局限性,這些局限性限制了網絡的發展。因此在IPv6的設計過程中,除了要解決根本的地址短缺問題外,還要考慮在IPv4中解決不好的很多問題,比如提高網絡吞吐量,改善服務質量,提高安全性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動性更好地實現多播放功能。IPv6技術將使網絡上升到一個新臺階,并將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

4.光通信技術
光通信技術已有40多年的發展歷史。隨著光器件、各種光復用技術和光網絡協議的發展,光傳輸系統的容量己從Mbps數量級發展到Tbps數量級,提高了近100萬倍。
光通信技術發展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主干傳輸向高速、大容量的光傳輸網(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發展,最終實現全光網;二是接入向低成本、綜合接人、寬帶化光纖接入網發展。最終實現光纖到家庭和光纖到桌面。全光網絡是指光信息流在網絡中的傳輸及交換始終以光的形式實現,不再需要經過光/電、電/光變換,即信息從源節點到目的節點的傳輸過程始終在光域內進行。

三、數據通信系統

任何一個通信系統都可以視為由發送設備傳輸信道和接收設備三大部分組成,把產生和發送信息的一端稱為信源,把接收信息的一端稱為信宿,把信源信息傳送到信宿的通信線路,稱為信道,統稱為通信系統的三要素。在實際通信系統中難免受到外界電磁波和噪聲源的干擾,基本模型如下圖,在計算機網絡中,信源和信宿是各種各樣的計算機或終端信道則是以傳輸介質為基礎的信號傳輸通道。

通信系統基本模型

本章小結

一,數據通信技術是網絡技術發展的基礎數據通信是指在不同計算機之間傳送表示數字,字符,語音圖形圖像的二進制代碼0、1比特序列的過程,目前數據通信應用最廣泛的編碼是ACSII編碼。

ACSII

二、信號是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電信號表現表現形式,按照傳輸介質的不同,可以分為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相應的數字數據通信系統可分為數字通信系統和模擬通信系統,一個通信系統可以抽象為信源、信宿、信道三個基本要素,一個數據通信系統在物理構成上包括數據,終端設備數據電路端設備,和通信信道三個部分。

三、信道是指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通道,計算機網絡中的信道有物理信道和邏輯信道之分。一條物理信道上可以建立多條邏輯信道,而每一條邏輯信道上只允許一路信號通過。、

四,比特率也稱數據傳輸速率。它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傳輸二進制代碼的有效位數。波特率也稱調制速率,它是指數字信號經過調整后的傳輸速率,在兩相調制中,比特率和波特率相等;在多項調試中,比特率大于波特率。

五,在數據通信中,信息或數據必須先進行編碼或調制,才能在信道中傳輸。編碼是將模擬數據或數字數據,轉換成數字信號。而調制是將模擬數據或數字數據變化為模擬信號。常用的編碼與調制方法共有四種。

六,在計算機網絡中直接利用數字信道傳輸數字,數據信號的方法稱為基帶傳輸利用模擬信道,通過調制解調器傳輸數字信號的方法稱為頻帶傳輸,而寬帶傳輸則是采用模擬傳輸技術,將不同頻率的多種調制信號在同一傳輸線路中傳輸。

本章實訓內容1
本章實訓內容2
本章實訓內容3

結束語

之所以會是現在,純粹是那個坑爹的簡年活動。。。。。。阿西吧。終于寫完了。我媽媽在樓下叫了我好幾次了。我要去看春晚了。
對了。結尾@X*C 新年快樂。Happy New Year~~~~~~~~

個人宣言

知識傳遞力量,技術無國界,文化改變生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