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的原內容是: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今天我“花”了100元錢體驗了一下墨菲定律。
下午太陽不那么強烈的時候,我打算帶孩子出去乘涼、透透氣。
出門的時候心想,帶點錢吧,萬一孩子在外面要買東西。沒打算出去太久,就沒背包。順手在右邊褲兜里裝了一張百元大鈔。
騎車帶著孩子溜了一圈兒之后,她要在一個小廣場上玩兒。我把車停好、車鑰匙拔下來塞在了右邊褲兜里,手機習慣性放在左邊褲兜里。
這時候我想:錢應該放在左邊口袋里、還是右邊口袋里呢?如果跟手機放在一起,有可能掏手機的時候會順帶著掏掉。
跟鑰匙放一起,也有可能。但是,掏手機的次數肯定比掏鑰匙的次數多。
心里這樣想著,我還是把錢和手機放在了一起,也不知是怎么想(sha)的。
女兒在玩兒的時候,我拿手機回了幾個微信,手機從口袋里掏進掏出了幾次。壓根兒沒想錢會不會掉的事兒。
等偶然間想起錢的時候,卻發現口袋空空、錢已經不翼而飛了。當時只覺得自己腦子是不是進水了、是不是傻。
明知道錢跟手機放一個口袋里掏丟的可能性很大,我還是硬著頭皮把錢跟手機放在了一個口袋里。事后我想墨菲定律還真真兒的在我身上得到了驗證。
可是這個鍋,該不該讓“墨菲定律”來背呢?我覺得不能讓人家背。完全可以避免掉的小事故,因為自己的粗心懶惰、毫不意外的發生了。我自己是直接的兇手,難辭其咎。
墨菲定律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我認為有些情況還是可以避免的,墨菲定律強調的是有可能的情況負面狀況一定會出現,如果想要避免的話,建議分兩步:
第一步:分析可能會影響結果的負面因素;
比如:錢跟手機赤裸裸的放在一個兜里、而不是放在隨身的包包里。
第二部:針對負面因素進行提前預防,做好事前工作。
比如:背包,把錢放包里,就能很好的避免。
如果可控性較差,那么只能看運氣。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
所以,我們在事前應該是盡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發生不幸或者損失,就笑著應對吧,關鍵在于總結所犯的錯誤,而不是企圖掩蓋它。
207.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