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師的價值

序:回憶

? ? ? 聽完了陳老師的《TTT》,翻開了幾年前做Excel,PPT等課件畫的思維導圖。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不破不立

? ? ? 記得陳老師說,每次上課都要更換內容的20%,看起來的確不多,但這20%很有效的回避了,“一年工作經驗工作十年”的這種個陷阱。而且上課過程中經常讓我們自己去找方法,老師只是引導我們思考,這樣我們的印象會很深刻,同時老師也不再是單獨的授予,在傳授的同時也會對自己一些啟發。這種教學使上課不僅僅是分享自己的經驗,也會從每位學員身上收獲一部分,反哺自己。

? ? ? 對比過來看看我的這份培訓課件,自從14年做好初版之后,就再也沒更改過框架,已經4年沒有變化了,4年前office2010還是主流,4年后的office2016甚至office365都已經步入大眾視野。10版的課件,或許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TTT

? ? ? TTT這個課程是一門聽起來很累的課程,因為作為學員既要很好的跟著老師的節奏,學習知識。又要跳出課堂來反思“ 老師是用什么方法 ”教會我們的? 為什么這種方法效果好?

? ? ? 比如如何回答問題發牌,為何牌的每張分值不同?為什么手要放到一起說“第x組完成”?

? ? ? ? 回答問題小組積累“次數”發禮品的很多見,但“見鬼了”的方式,我第一次遇見。當有人“見鬼了”之后,我發現不確定的隨機性,會帶來更高的熱情,并且會在平淡的回答問題期間增加高潮。而手放在一起,似通過身體和聲音的“接觸”,使已經破碎的冰持續消融。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談談收獲

? ? ? ? 閉上眼睛,合上筆記,腦中省下的就是是收獲。是如何不讓學員睡覺的方法?還是自我總結的34種教學方法?或者是教學步驟?記不大清了,但通過10min的試講,思路似乎又清楚了。只要以人為本,定一個主題,裁剪多余的“雜枝”。了解學員所需,再通過設計方法使學員學會。課程中分段確認,定期回顧,最后總結。嗯,腦袋中就剩這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寫在最后:培訓室的價值

? ? ? ? 老師問“為什么來上這個課,是自愿的嗎?”當然是,至于為什么這個關于夢想的問題,還是放在心里吧,等夢想成真的時候再說。

? ? ? 關于“培訓師的價值”這個問題。我寫的答案是“讓所學,有所用”。但我內心完整版的是借用蕭秋水老師的一句話。——爭取自己的自由,也兼顧他人的成長。盡自己綿薄之力,讓世界更美好一點。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