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65 快餐----《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說起閱讀習慣,書單狗當時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說對于閱讀的這份喜歡來源于,在恰當的時候,因為某人的推薦,讀到一本合適的書,讓他覺得有點兒意思,然后在閱讀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我這目前正處于培養閱讀習慣期間,尚不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已經養成了閱讀習慣,也具體說不上來是從哪本書開始決定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截至今日,有時候會翻到剛看幾頁就讓人愛不釋手的書,堅持兩三天徹底讀完,完后有種靈魂受到沖擊和洗禮的震撼和欣喜;也會翻到一本書,翻了幾頁,翻不下去了,放到一邊,不知過了多久,在某個寧靜的下午,某一瞬間,天氣明媚,心情不錯,隨手打開,有點相識恨晚的感覺,讀著讀著,竟然就讀進去了,一口氣就讀完了。

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就是這樣一本書。記得去年,這本書高居閱讀榜前幾位,看完改編的電影,回頭來翻看書,翻了幾頁,看到荔枝和茅十八的故事,感動得一塌糊涂,卻缺乏持續閱讀的源動力,于是又擱置一邊了。

周六的下午,剛剛讀完王小波的《白銀時代》,閱讀的信心被強烈打擊,隨手翻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拿起來就不愿意放下去了。

據說,張嘉佳是微博上最會講故事的人,毫無疑問,也實至名歸。在每個獨立又有細微聯系的小故事中,每個人都會看到自己的影子,失戀的、熱戀的、孤獨的、落魄的、溫暖的、悲慘的形形色色的青春符號,在他的筆下仿佛如微風佛過,沁人心脾。

散文就是這樣,在別人的故事里,流下自己的眼淚。讀的時候淚眼婆娑,跟著故事中的主人公欣喜、流淚、感動、溫暖,合上書本,卻連個主人公的名字都說不出來。這就像快餐,不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吃的時候也覺得口感還行,吃完后再去回味競有種食不知味的感覺。

看了下這本書的豆瓣評分,近十萬人評分,7.1分。說明讀過這本書的人非常多,算是非常暢銷的書了,評分的話勉強算是良好的分數,甚至都夠不上,說明廣大讀者的心是雪亮的。從文學的角度、從作品的角度而言,評分也算是名符其實。

讀的人多,我猜想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書的語言簡潔明快,讀起來一氣呵成,22W字的書,裝訂雖厚實排版卻稀稀拉拉,一個下午基本上就能夠讀完,讀的時候,還有很強的代入感,那些熟悉的青春故事的場景,那些動人心弦的相識,以及在青春里那些癡癡的付出、毫無結局的等待的青春故事,都讓我們感懷青春,感慨年輕,會引起很多年輕人的共鳴;第二是可以歸功于宣傳的成功,快餐時代,很多人傾向于讀暢銷書,相比于經典小說而言,這本書很好迎合這個快節奏、浮躁的社會、也更加適合于這個快餐時代,如果從功利性地角度來考慮讀書問題的話,一個下午能夠讀完的書,并且是高居圖書榜榜首的、大眾都在普遍閱讀的書,讀完暢快淋漓、很好地就交差了,就可以湊數到自己一年讀書的數量里面去了。何樂為不為呢?當然,作者的文筆功底,也是不容置疑的,這么暢銷的書,如果沒有文字的魅力,單憑宣傳也是萬萬做不到的。

看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為什么作者的青春時代里會有那么多的事情?那些讓人激動的、讓人感懷的、讓人傷感的、讓人流淚的事,而我們的青春故事在哪里?普通的青春故事在他的筆下就像披上了一層魔幻的色彩,演繹出五彩繽紛的故事,感動于文人極具慧眼的觀察力、細膩的心思、勤快的筆力,身邊看似普通的青春故事,在文人筆下就成了值得追憶的青春留念。

如果你心情不錯,亦或是心情不佳,不妨打開它,感懷下那個特定的年代,感懷一下年少的歲月,思念下青春期的朋友,感懷下那些與你一起瘋過的人和事,回憶下一起喝酒擼串的哥們義氣,回想下熄燈后躺在宿舍床上時的聊天時光,以及那些追劇和撲克時光,那些青春里的荒唐事,在現在看來卻又是如此彌足珍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