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大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在人的一輩子中都具有重塑性,而不是局限于童年。可塑性是我們的大腦每天鍛煉的結果。大腦出現可塑性的跡象需要一個月左右,也即3-4個星期,這也就說明通常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天,在大腦中,新的神經元細胞才能形成初步的連接。
額葉是大腦的首席執行官。進行多任務時,通常會降低工作效率,除非一個需要動腦,一個不需要動腦。例如在跑步時聽有聲英語讀物。不過,如果你的目標是練習跑步技巧,還是會有影響的。
擁有較厚額葉的年輕人通常會有較好的控制能力。增加額葉的厚度可以有效抵御壓力和抗衰老。冥想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每天40分鐘的冥想會起到很大作用。
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遇事時能后退一步,也即能夠迅速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如郝明義所說的“念起即察”,然后盡可能將之調整,讓情緒成為自己的助手而不是主人。可以借助約瑟夫 沃爾普博士研發的“主觀干擾程度量表”(SUDS)來進行自我測評。你可以將自己的腎上腺素水平定為0-10分。0分意味著自己處于非常放松的狀態,10分則說明自己非常緊張,5分是自己處于注意力專區的狀態。在自我觀察時,可以經常給自己的腎上腺素評分。過低則提醒自己要提高分值,過高則降低,如果正好則保持即可。經常觀察可以將自我測評形成習慣。其實是不斷觀照自己的狀態,不斷反思。
一個疑問:腎上腺素過高時可以提醒自己注意降低,過低時該如何提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