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 賣水果的小女孩又告訴我一個驚天秘密

昨天賣水果的小姑娘給了我的靈感,已經(jīng)在當天揮霍掉了,真是惆悵。。。

又到了沒米下鍋的交貨環(huán)節(jié),要不今天再去小姑娘那邊看看,看還有什么可以靈光一現(xiàn)?

說干就干,吃完飯,再次溜達到水果攤前,丑橘還是那個丑橘,草莓也是是那個草莓,黑加侖看起來像葡萄,芒果看上去還不錯,可是到底哪個可以用來寫一寫呢?

正在抓頭思考的時候,一個水果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啊喂,還真是又遇到了靈感先生!

請看大屏幕!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這是啥?鳳梨啊!

說起這個水果吧,我一直覺得就是菠蘿啊,甚至連英文都是一樣的pineapple啊。

但是每一次每一次,賣水果的小姑涼,小伙子都不停提醒我,菠蘿是菠蘿,鳳梨是鳳梨,真的是這樣的?歡迎走進今天的科學探索欄目,講訴菠蘿和鳳梨不得不說的故事。

先說說這菠蘿吧,它從哪里來?

據(jù)記載最初由哥倫布帶回歐洲,第一次被歐洲人所識。然后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擴散至其位于加勒比海以及南亞的殖民地。

菠蘿于16世紀初傳入中國。傳入路徑可能通過東南亞向北傳入,也可能是由葡萄牙人(葡萄牙傳教士)直接從澳門等殖民地帶入中國并種植。因為 " 果皮似菠蘿蜜而色黃 " 得名。當它傳到臺灣后,因尖端有綠葉似鳳尾,故名鳳梨,臺灣人民又給它起了個更唯美的名字:鳳梨。另外,“鳳梨”在閩南話發(fā)音又稱“旺來”,象征子孫旺旺來的意思。故而在一些寺廟拜會上,會用鳳梨來表示吉祥。也就是說,鳳梨和菠蘿只是同一水果傳入不同地區(qū)后演變出的不同名稱而已。

機智的我,已經(jīng)打開“中國在線植物志”,查詢了官方的描述,摘錄如下:鳳梨俗稱菠蘿,為著名熱帶水果之一,其可食部分主要由肉質增大之花序軸、螺旋狀排列于外周的花組成,花通常不結實,宿存的花被裂片圍成一空腔,腔內(nèi)藏有萎縮的雄蕊和花柱。葉的纖維甚堅韌,可供織物、制繩、結網(wǎng)和造紙。

更加證實了菠蘿就是鳳梨,鳳梨就是菠蘿!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菠蘿和鳳梨是同一種東西,為什么會有菠蘿需要泡鹽水,而鳳梨可以直接吃的情況呢?

那是因為菠蘿(鳳梨)家族有很多性格迥異的成員。不同種類的菠蘿含有菠蘿蛋白酶的物質,它就是使人們喉嚨發(fā)癢、引發(fā)過敏的真兇。用鹽水泡過之后,就可以使這些酶失活。

而之所以出現(xiàn)所謂的 " 鳳梨不需要泡鹽水 ",其實是因為不同品種中菠蘿蛋白酶的含量不同,導致了有的菠蘿品種可以直接吃。

所以,菠蘿就是鳳梨,鳳梨就是菠蘿。而為何又要取這個標題黨的名字,其中的原因想必你們都已經(jīng)知道了!

哈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