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宋 · 蘇軾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最后的一句頗為有名,在黃州我還特意參觀了快哉亭。
這首詞把寫景抒情議論熔為一爐,表現了作者身處逆境,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境界,以及他詞作雄奇奔放的風格。
快哉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夕陽與亭臺相映。張懷民特意建造了這座亭臺,油漆未干。蘇軾回憶起自己在揚州平山堂領略的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高遠空朦的江南山色的美好景色。就像歐陽修孫寫,江南山色時隱時現,若有若無。
下片寫明鏡的江面清澈見底,碧綠的山峰倒影倒映水中,忽然起了一陣遽風,江面倏忽變化,波濤洶涌,一個漁翁駕著葉小舟在狂風巨浪中掀舞。老漁翁與風浪搏斗,作者順勢引出一段關于風的議論。作者故意挑宋玉的毛病,說他不了解莊子的天籟,地籟,人籟的議論。正因為有一種浩然之氣充塞于天地之間,因而才有千里快哉風。
作者由老漁翁與風浪的搏斗,悟出了做人的哲理。浩然氣出自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心中有一點浩然之氣,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他和張懷民都被貶黃州,但是他們都不以物相輕,而是相互勉勵,自放于山水之間,藐視邪惡,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