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中? 薛曉茹
拂去歲月厚厚的封塵,敞開新的世界記憶的閘門,一幅幅,一幀幀,不能忘卻的畫面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的教育昨日風雨兼程,而今砥礪前行。
黨的十九大以來,“教育”再次成為了熱議的話題,生活在這片日益美好,煥發著蓬勃生機的國度里,我們更應該重視教育,促進更有質量教育的發展。
春風十里,不如教育普及。
從1976年高考制度的恢復到義烏教育的推行,從“希望工程”再到“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中國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路上,因為我們知道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當代中國,更加重視素質教育的普及,只有素質教育提上去,人民才能有更高的文化素養,也會為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筑牢精神根基。教育普及猶如春風十里,卻又超越春風十里,因為素質教育的春風早已融入每個人的心房。
過春風十里,盡“負擔輕輕”。
素質教育的推行離不開學生,老師的“減負”,我們重視教育,但我們不壓迫教育,我們尊重教育,但我們不要教育。隨著教育的日益發展,一些學校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狠抓教育”,甚至遵循“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的血腥標語。重視教育質量本無可厚非,如若過分追求,則無異于“揠苗助長”。早年,“北大清華少年速成班”的新聞,無異給了教育界重重一擊,那些被稱為“天才”,“神童”的孩子,早早地脫掉了自己的“保護層”,展開脆弱的翅膀在成人的世界里掙扎,被采訪的孩子們說:“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恐怖、壓抑”因為過早地承受負擔,導致了孩子們喪失原有的天性。黨的十九大以來對教育“減負”問題的提出,猶如一針清醒劑,讓教育之風日益向上??梢哉f,中國的教育未來,必定會是過春風十里,盡“負擔輕輕”。
春風十里,也要溫暖次第。
基層教育在教育全局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早些年,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依然存在,“大眼睛”蘇明娟,“冰花男孩”張凱,他們的教育狀況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還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大對邊遠地區的教育支持力度,國家斥巨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為貧困地區建設“希望小學”,一座座嶄新的教育樓承載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的夢鄉,因為這些,他們有了同樣接受教育的權利,才得以站在與其他人相同的起跑線上追逐自己的夢想,去努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一切都離開教育均衡計劃的提出。教育均衡,猶如春風十里,溫暖次第。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中國教育的美好明天離不開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回眸過去,我們感慨萬千;立足當下,我們躊躇滿志,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新起點上的我們,正面臨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周年華誕,我們更應該牢記使命,珍惜受教權利,這才是對偉大祖國最好的獻禮。
中國教育,昨日風雨兼程,而后必將會砥礪前行,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