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聽李笑來的寫作課直播,于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專題課的作業,也就沒繼續看后面的課程。
其實我挺想寫一下李笑來的,最近看他的東西也比較多。留到下個月吧。
不過輸出不能停,就寫一點想法好了。
下圖來自三節課的公開課。
從0開始做產品的四個路徑
Luke老師說:
這些好的產品如果你不去用的話,你就不知道它的存在。
比如說大姨媽,大姨媽這款產品是典型的從工具到社交的一款產品。如果你不用它,你就不知道它的工具和社交產品是怎么去發展出來的。我們都知道從工具到社交是一款產品非常期望實現的突破和飛躍,但是如果你不用它,你就不知道,或者說你就可能去摸索很長時間,才會得到大姨媽已經踩過的那些坑。
多用產品我覺得是培養自己的產品感覺,同時也從你使用的產品里面去發現一些經驗的價值,或者一些教訓和坑。如果你不把這些經驗積累起來,把這些坑避免掉,你在自己做產品的時候也會遇到的。
有沒有發現,這跟我們學習的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為什么要去上課,為什么要去找導師,為什么要一些同伴共同學習,不也是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經驗,少踩點坑嘛。
那么,一個好的學習組織,就應該能夠給學習者傳承經驗,幫學習者指出坑在哪里,同時還得把這些知識積累下去。在這方面,似乎各家都沒能做到特別好。
只是一點不成熟的想法,歡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