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讀后感--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想要的東西上,而不是不要的東西上

一、無意中閱讀到擱置多年的書

《不抱怨的世界》是2022年讀完的第一本書,1月12日開始閱讀,1月16日讀完,讀的過程中就想,讀完后一定要寫一個讀后感。

這本書是一個朋友在很多年前送給我的,具體哪一年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有很多年了。

很多次想拿起來看,但終究是沒看。放在老家的書架上,每年回來也就是把書架的灰塵擦擦,過完年出去再回來又是一年。

這次拿起來看,是因為1月12日那天,和媽媽有了點小摩擦,還對兒子發了些脾氣。兒子哭的很厲害,我就抱著他上了樓。

回到自己的房間,想讓自己冷靜下來。我的房間本在樓上,但為了帶孩子方便,就在樓下睡了。這是回家十幾天來第三次上樓,第一次是拿舊衣服穿,第二次是把衣柜的衣架全部拿下去。

過了一會兒,媽媽上樓來把兒子抱了下去,我的心情還沒有完全平復下來。怎么讓自己快速冷靜呢?閱讀。無論自己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只要翻開一本書,就像火碰到滅火器一樣,能迅速降低到著火點以下并滅火。

走向書架,書架上已經一層厚厚的灰塵。書架的書又躺在那里一年了。有《穆斯林的葬禮》《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獨》等經典書籍,但那一刻我并不需要讀經典。

我知道,那種狀態下,經典書籍是讀不進去的。需要一些雞湯類的書籍,來調和情緒。那時我將《不抱怨的世界》歸為這類書籍,于是我拿起了這本書。下了樓,坐在家門口的椅子上,曬著太陽開始讀了起來。

二、把焦點放在我們想要的東西上

《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國最偉大最最受尊崇的心靈導師威爾.鮑在發起“不抱怨運動”之后的創作。

書中的前言提到,“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想要的東西上而不是不要的東西。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頭,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而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頭,那個東西就會擴大。

讀到這里,我發現這不能歸類為心靈雞湯的書籍,更像是心理學的治愈書籍。也因此我想繼續讀下去并認真的把它讀完。

書中說開始不抱怨練習及做到不抱怨的四個步驟: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有能。簡化不抱怨挑戰步驟如下:

[if !supportLists]1.?[endif]開始將紫色手環戴在一只手腕上。

[if !supportLists]2.?[endif]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閑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開始。

[if !supportLists]3.?[endif]如果聽到其他戴紫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你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抱怨。

[if !supportLists]4.?[endif]堅持下去??赡芤ê脦讉€月,你才能達到連續二十一天不換手、不抱怨的目標。平均的成功時間是四到八個月。

這個紫手環在“不抱怨運動”發起之初是免費提供的,書中說索取手環的請求起初有如涓流,慢慢變成了細雨、豪雨,最后就像山洪爆發。后由于運費增長及索取數量龐大等因素,改為付費購買制。

其實不必是紫手環,我們可以用一個喜歡的可以戴在手上的物品代替,方便取下再戴上就行。

三、認識自我,你是一個愛抱怨的人嗎?

書中說,鮮少有人知道自己抱怨的頻率有多高。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嘴里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很多人會想自己不是個愛抱怨的人,不需要參加這項挑戰。事實上是,我們大多數人每天都有十幾次甚至幾十次抱怨,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自省、沒有關注,所以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比如“這鬼天氣太冷了”“什么老師出這么難的題目”“食堂的飯菜太難吃了”這些話看起來無傷大雅,但無論是說的人還是聽的人,都會閃現出一些不快樂。

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外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制造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

如果你和一個人念叨另外一個不在場的人朋友(同事),假設這個被念叨的人現身了,你也可以一字不漏的重復自己說的話嗎?如果不是,那說明你是在抱怨。

剛讀完這本書,也還沒有完成21天不抱怨的挑戰,但我想這本書確實提供了另一種好的思維方式。

四、閱讀過程中的小插曲,初見療效。

我們不可能依靠一本書或者幾本書就可以改變自己,但不斷的閱讀確實是一個認識世界、自我進化的一個過程。

這本書總共200來頁,加之概念性的內容不強,主要是實踐和看書中的故事,故而我設定了四天看完,12、13、14、15日。

14日沒有按計劃閱讀50頁,15日晚上就計劃熬夜看完。15日晚上先生發視頻來問我在干嘛,我說在看書,十點多他提醒我該去睡覺了。

“我把這本書看完就去睡覺”我回復。

“你看這樣的書有用嗎?”視頻中他很明顯看得到書名,對于經常接收到我抱怨的一方,他質疑道。因為2021年看了《非暴力溝通》,沒好幾天又恢復了“暴力溝通”,哈哈......

“你這周是不是沒聽到抱怨呢”我溫柔的回復到,畢竟書還在閱讀過程中。

“那能堅持多久呢?”

“不知道,還不清楚這本書的療效如何”

這本書讀完,我肯定沒辦法馬上做到不抱怨任何事,遇到什么事都快樂、積極的面對,閱讀的力量確實存在,它已經潛移默化的讓我下意識的去注意自己的言語和狀態。

也明白,朋友為什么會送這本書給我,她是比我大24天的發小,我們一起長大、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心事。我想她肯定比我更了解我的缺點,也希望我變得更好。

訓練21天不抱怨有點難,因為抱怨太容易,可抱怨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我們開始練習,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閑話,那么肯定會收獲更大的快樂和更強的自律。抱怨除了讓不好的事態惡性發展,于事無補。

五、書中值得推敲和品味的語句

1、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是因為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常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2、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想要的東西上而不是不要的東西。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注意力放在什么上頭,那個東西就會擴大。

3、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外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制造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

4、鮮少有人知道自己抱怨的頻率有多高。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嘴里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5、如果你要其他人改變。自己就必須先開始改變,領袖要站在最前線開疆拓土,讓其他人追隨。

6、如果你什么也不說,大家至少還會覺得你聰明。當我們說個不停時,不但不會讓自己的言論聽起來很睿智,反而只是顯示自己不夠自在,片刻都無法忍受讓沉默來掌控局面。

7、如果你不敢直接在那個人面前說,而且能讓他感覺受到恭維,這些話就是閑話和抱怨。

8、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可是只有成功的人會這樣承認。

9、批評是帶著利刃的抱怨,批評往往只會擴大卻不會消弭被我們批評的事端。

10、當你成為更快樂的人,就會提升這個世界整體的快樂程度。你會傳送出樂觀和希望的震波,和其他里面相似的人互相共鳴。你會創造無比的期待讓所有人的未來更美好。

11、最好的訓誡就是以身作則。我們必須活出想要讓其他人效法的樣子。

12、抱怨疾病不會縮短生病的時間也不會降低疾病的嚴重性,請記得,你可能是企圖用汽油來滅火反而把限制健康的能量產生,傳送到全身。

13、請你認真的想想,當你談起自己的病,有多少次也許只是想要博取同情心和注意力。

14、把焦點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

15、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他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惦記有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

16、言語是有威力的,我有責任明智的選擇它們。

2022-1-17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