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我的結論:生活中沒有那么多原則要堅持。
原則要不要堅持主要取決于什么樣的事被看作是原則。越“大”的事越應該堅持原則,越“小”的事越不能堅持原則,不是可以不堅持,而是不能堅持。我們干一件具體的工作,有很多個不同層級的目標,小目標,中層目標,大目標。其中大目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這是大事,應該堅持原則。中層目標是介于小目標和終極目標之間的銜接者,需要定期反思是否需要繼續執行。小目標是數量最多,層級最低的一個目標,這種事就是小事,是絕對不能堅持原則的,因為一旦我們發現小目標跟大目標相左,就需要及時作出調整。
我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疤焯煊糜⒄Z”的樂靜老師在后面補了一句:這條不行我換一條。夠精準!去羅馬是我們的大目標,這是大事,走哪條路去羅馬,這是小事。我們需要想清楚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反正都要去羅馬,走哪條路又有什么關系呢?如果非要講一些類似“堅持原則”和“永不放棄”之類的話,然后在已經親自用行動證明這條去不了羅馬的時候,依然堅持一條路走到黑,這不是堅韌,這是愚蠢。
生活中也有諸多不同層級的目標,但是我們的腦海中似乎很少有時間思考哪怕是比眼前的瑣事稍微“高階”那么一點的目標。比如求學這個目標。我們上了大學,選了專業,當明明感覺這個專業老師的質量以及專業本身都讓自己感覺不滿意,甚至已經讓自己痛恨學習,還是要琢磨著“堅持原則”,那么你就該問問自己:你的原則就是這點事嗎?當我們把學習某項具體的專業當成原則的時候,你的這個小目標就要反噬你的大目標,這時候求學這件事已經不在我們的腦子里了,我們想的只是愚蠢地繼續堅持本來就不該有的那個原則。想想看,有多少人考研都不敢換掉自己原有的專業?
說起求學,這也不是最高階的目標吧?還有更高階的么?當然有:賺錢,過好日子。對人來說,求真永遠不如求存重要,賺錢過好日子永遠是比求學更強的需求。雖然知識經濟時代獲取知識是獲取財富的最好途徑,但是個體差異需要被尊重,必須承認可能有些人不適合這條路。想明白賺錢過好日子是更高階的目標,求學就不再是需要堅持的原則。
有比賺錢更高階的目標嗎?當然有:開心。就像薛兆豐老師所說,港片里多次出現過的那句經典臺詞:人活著,不就圖個開心嘛。當我們把開心作為最高階的目標的時候,賺錢這事又一次可以不堅持,又可以調整。不管什么原因吧,當你因為整日思考賺錢而把幸福和快樂喪失掉的時候,這又是典型的小目標反噬大目標,必須做調整了。
高階可以是沒完沒了的,你說人命夠高階吧?要不要奪取人的性命這事得堅持原則吧?答案還是不一定。舉個例子,生命垂危的老人如果給他打一針價值10萬的針,他可以再活20天,這針打是不打?一般情況下,老人都會跟子女商量說,咱別打了。理由就是,相比老人臨近結束的生命,年輕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是更高階的目標。
這讓我想起了隔壁萬維鋼老師的一句話:生活不是算法,是矛盾。又是這么精準!我們每天的生活面對的都是矛盾,面臨矛盾必須做出選擇,而每個選擇背后都有代價。專欄第一季的總結讓我覺得每個字都如獲至寶:凡選擇必有歧視,凡競爭必有成本,凡政策必遭遇對策,凡爭奪必有妥協。全是矛盾,都是權衡。
如果生活是算法,我們大致可以通過堅持原則和精確計算去 尋找最優解。但很遺憾,生活是矛盾,沒有什么最優解給你。你每天要做的,往往是兩瓶毒藥里挑一瓶。挑哪一瓶?我真希望可以有個原則可以給我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