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感受了一把夏末秋初的臺風天。大風吹起,隨心所欲般在清晨伸了個大大的懶腰。可憐的梧桐在風中飄搖起來,樹上巴掌大的黃葉紛紛掉落到地面上;細細密密的雨絲打在樹上,打在過路的行人身上,留下一陣陰冷。我撐著傘,無力地在風雨中前行,傘在我的手中東倒西歪,雨絲就無孔不入般弄濕了我的衣服。坑坑洼洼的地面,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塘,踏在地面的鞋子自然也濕了。披散在肩的頭發隨風狂舞起來,對我的臉撓癢癢,和我的眼捉迷藏。這真的是一個瘋狂的早晨。
在食堂排了大約五分鐘的隊,買了手抓餅和豆奶,匆匆奔向外面,結果外面下起了雨。很多沒有帶傘的人站在門口呆呆地望著外面,沒懂他們心里在想什么,是豁出去痛快地淋一場還是等待哪位好心人送傘來。我的嘴里雖然嘀咕著“什么鬼”“我的媽呀”,也不忘從包里掏出傘來向雨中走去,帶著一股隨時被淋濕的勇氣。因為自從實習以來,趕地鐵這檔事是我的上班之路的頭等大事。
手里拎著豆奶和手抓餅,又要撐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在風雨中凌亂了一陣之后,走進了教學樓。自暑假以來一直不曾涉足的地方,它在裝修,洗手間的布局,墻面的上漆,都在被設計被改造中。四號樓那里,工人在墻面上標注了不同層次的綠,我猜是在比較哪種綠適合校園和青春的概念。一邊工人們早早地在工作,一邊階梯教室里早早地坐滿了考研的孩子們。各類參考書放滿了桌子,只留出一個可以寫字的空間。只是匆匆的一瞥,讓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部紀錄片《高三》。而此情此景像極了紀錄片里備戰高考的場景。我甚至可以預見當考研成績出來看到自己在心儀院校錄取名單之列時他們興奮激動地撕書成雪花撒向空中來慶祝自己通過努力換來的一份滿意收獲。行走在教學樓,偶有幾個人拿著英語書來回走動著,大聲朗讀著大聲背誦著,安靜的氛圍如平靜的湖面不時地激蕩起一層層漣漪。這些場景對于不考研的我來說只在電視里看過,當它真實地發生在我身邊時,竟有種難以言喻的詩意。我似乎被激勵到,雖然實習跟考研是兩條平行線,但那種為了自己的夢想可以忽略生活里的各種矛盾點而不懈奮斗的精神可以看做是一種交集。就比如,每天都要早起,我趕地鐵,他們趕背書,即使再累,第二天還是會早起,我趕地鐵,他們趕做題。
夢想大概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力量……看起來,我們被夢想控制著,不能隨心所欲做一些想做的事情,比如揮霍青春,流浪遠方。(當然這也可以作為夢想,只是不適合實習和考研的我們兩類人。)但不得不說,夢想給了我們自由,如果沒有夢想,我們不會明白正青春跟步入老年有什么本質的區別,或者步入老年的人也是有夢想的人,比如抗戰老兵尋找分別幾十年的戰友,比如九十歲的老人挑戰高空跳傘之類。可能用“等待終老”這個詞與“正青春”相對,更確切一點。
我始終覺得,這個年紀很難說出類似“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充滿抱負與理想的話語。這句話適合為自己夢想作過無悔奮斗之后得到安逸生活而又不安于現狀的人,他們喜歡精彩的生活喜歡接受挑戰,生活于他們而言大概就是經歷故事和記錄故事。而所謂故事,是那種有沉淀有積累的人生哲學。我們二十出頭的年紀,很難做到這些吧。
所以我每天還是要趕地鐵,趕上班,不為了生活,而為了夢想……
在二號樓大廳內的玻璃門前看著門外的雨,豪放地把傘一扔,吃起手抓餅喝起豆漿來。本來打算邊走路邊吃早餐,節約一點時間趕8.20的地鐵,但無奈沒有練成單手撐傘抵御風雨的功夫。匆匆地,花了幾分鐘,伴著大廳里幾個女孩朗朗的背書聲,吃得很香。
吃完,趕地鐵去了。走了一大半路,雨止住了。最后我沒有趕上8.20 的地鐵。這次錯過的原因也在那個手抓餅上。但我并不想反思。因為我愛手抓餅。我愛我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