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腹瀉

每值經前或經期,大便泄瀉,而經凈自止者,稱為經行泄瀉。

特點:月經來潮,出現大便稀薄,次數增多。

各家論述:

《傅青主女科-上卷》:婦人有經未來之前,泄水三日,而后行經者,人以為血旺之固,誰知是脾氣之虛孚!夫脾統血,脾虛則不能攝she血也,且脾屬濕土,脾虛則土不實,土不實,而濕更甚,所以經水將動,而脾不先固,脾經所統之血,欲流于血海,而濕氣乘之,所以先瀉水,而后行經也。

1脾氣虛,

素體脾虛,或憂思勞倦,飲食不節,脾氣受損,經行之際,氣血下注沖任,脾氣更虛,運化失司,濕濁內停,下走大腸,遂致泄瀉,《醫宗金鑒》:經來泄瀉,乃脾虛也。

2腎陽虛

素稟腎虛,或房勞多產,命門火衰,經行之際,氣血下注沖任,命門愈衰,不能上溫于脾,脾失健運,遂致泄瀉,《葉天士女科秘方》:經來之時,五更泄瀉,如乳兒尿,此乃腎虛。

治療:

1脾虛

神疲肢倦,面浮肢腫,腹脘脹滿,參苓白術散:

腹痛則瀉,瀉后痛止,或煩躁易怒,胸脅脹疼,痛瀉要方:白術 白芍 陳皮 防風。

2腎陽虛

腰酸腿軟,畏寒肢冷,頭暈耳鳴,

健固湯:人參白術茯苓薏仁巴戟天

四神丸:補骨脂 吳茱萸 肉豆蔻 五味子 生姜 大棗

基本處方:健固湯合參苓白術散加減:

黨參30 白術10 茯苓10 薏仁24 巴戟天10,

懷山藥15,扁豆15砂仁6桔梗10甘草6.

水煎服,日三次,每二日一劑,平時服用。

加減:

畏寒肢冷,加補骨脂10,助巴戟天溫腎助陽暖土。

苔白膩濁,濕濁重者,加霍香10 白蔻仁10,芳香化濁。

加陳皮10醒胃和胃,

肢體腫,加糯米草根30,健脾除濕消腫。

作者:藥生塵,微信ysc1773

指導老師:榮氏中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