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想?念頭、期待、愿望是也。
讀書的總是要把書讀完才算是功德圓滿,打完收工,但對于真愛讀書的人來說,很可能都曾遇到過,明明一本好書,卻有頭無尾,或者有尾無頭的情況。時隔多年,回頭想想,仍然對那本書念念不忘,但很可能只是記得人物,或者一些情節,甚至就是簡單的一種感覺。再想尋找,漫漫書海,即使是網絡無所不有,也是大海撈針,望洋興嘆。這就留下了念想。
這個念想和兒時記憶里的美食一樣,不僅是美食本身的味道獨到,更摻雜了許多想象中的美好。
列位看官,這卻不是說話人扯謊,倒是說個閑話與各位君子聽聽,且做個得勝頭回——
記得小時候看書不擇精粗,也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但凡是印刷上去的,一字不落地都要看完。翻來覆去,家中能找到的是都翻了個三番五次,只能腆著臉到同學、親戚家里去蹭書、借書。今時不同往日,網上書籍共享,只要想看,總會有辦法瞧到。在那個時候可不會,能找到一本好看的書,完全要碰運氣,憑本事,沒有個三五下散手,還真借不到書。不過,回想一下,這種借書難,可能一半也是因為借書者往往“黃鶴一去不復返”。即使今天,看看床底的紙箱里,也還有三兩本不知從哪里得來的書,瞅瞅,似乎有些印象,但想想卻又恍惚??梢?,這書借出去后,主人難免牽腸掛肚,借書難也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
但還有另一樁讓人抓耳撈腮的事兒,那就是書借來了,可一套四本,到手只有一半。再瞧瞧,還是三、四!也罷,總比沒結尾好,但興致勃勃看完后半部,不免對著這半截男人,感慨:君非內臣,奈何也不全也。如此這般,又過了將近半年,才看到了上半部,算是了了心愿??蛇€有那根本沒有確信兒的念想,又怎么辦呢?只能留著。等到網絡大潮興起,資源豐富,群英薈萃,好多書居然看到了當年的念想,可待到雀躍下載,捧書欲讀,卻覺得這念念不忘的“想法”,都已和電腦里的數據一樣,沒了幼時半截書的熱切,多了許多冷清。
讀書總有驚喜,也總有遺憾,讀來讀去,竟發覺,當年留下的念想,如今能夠遇到,是緣分;但若是尋她千百度,燈火闌珊也錯過的時候,或許應該安慰自己,這也是一種緣。找不到的念想,或許才是心底永遠不忘的真“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