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從相識、相戀到結婚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四年多說長不長,說短也是1500多個日日夜夜。都說時間是把利器,可以磨平所有的棱角,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沖淡兩個人的情感。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依然是個急脾氣,他依然慢條斯理,唯一改變的是我少了些任性,他更多了包容。 每當談起我倆的日常,大家以為我們是剛結婚的小夫妻,更有甚者以為我們是戀愛中的情侶,當我說出我們在一起已近五年,大都是一副驚訝的表情,是驚訝我們的幼稚,還是感嘆我們的生活方式,我猜不透那表情的含義,只能回復一句:可能是我們成長的太慢啦。 這慢節奏的成長,或許跟一些事情從不刻意地去計劃有關。我喜歡做計劃,但最后總趕不上變化。“一切順其自然”卻是他唯一的生活觀。 我們在一起去過很多地方,有的是去旅行;有的是工作需要,有的只是單純地為了想在某個城市生活,所有這些從來不做計劃,都是隨性地、偶然地進行著。
回想起來,我們結婚好像也有點太隨意,倆人心血來潮去領證,恰巧趕上證婚處的人不上班,把表一填,一人一張證就辦完了,后來覺得少了些莊嚴地氣氛,就去教堂找神父補辦一個正式地宣誓過程,還是我倆沒有其他人,整個過程全是我稀里嘩啦的眼淚,看來我始終是無法接受這莊嚴的場面。 有時候會想我這火爆脾氣是怎么跟這個不緊不慢地人生活的呢,后來才發現,這不緊不慢一半是性格,一半是愛和包容。每次出門我太墨跡,他總是在那靜靜地等著,偶爾說一句:“今天時間趕,快點兒收拾”,每次逛街我太能逛,他總是默默地陪著;急脾氣的人最不喜歡做飯的繁瑣步驟,他說,“還有我呢,我幫你,兩個人一起做就會快啦”。就這樣,急脾氣的我在這份包容中跟他一起不緊不慢地生活著。 男人在顧家還是顧事業這個問題上很難兩得,他說自己是一個顧家多一點的人,為了工作長時間不能陪我,這是他最做不到的。雖然有時候實踐起來很難,但在這個無論男人女人都想通過努力工作或其他什么途徑快速取得成功的年代,他這點思想也是難能可貴。寧可慢一點成功,也要多一點時間享受生活,因為時間永遠是過去式,成功可以在未來。
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摩擦和矛盾是避免不了的,越想避免地,反而越成為兩個人的障礙。承認對方與你的不同,但不要試圖去改變,更不要以爭吵的方式去解決因這個不同產生的分歧,安靜地談話、聊天會比爭吵的效果更好,這是我親身體會。所以,激烈地爭吵遠比不上靜下心來彼此的敞開心扉,夫妻關系,需要慢慢來經營。 引用不知哪位的話:生活不僅有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慢下來,努力讓生活過得有詩意,婚姻才能因得到滋養而長久。
生活感悟,送給朋友,愿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在婚姻中維持健康的夫妻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