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可能覺得,選擇更多的人面對的資源更豐富,所以就更幸福。但個人認為,有時候沒得選,反而更容易讓人獲得成功和幸福。
先從個人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看,為什么不選擇的人更幸福。印度人在美國公司當(dāng)高管的人比中國人多?就是因為他們的選擇太少。我們知道,大部分印度人比較窮,到了美國之后一般不會再想回印度,所以他們在美國工作時就會非常努力地好好經(jīng)營。因為沒有選擇,又沒有退路,所以印度人會選擇比中國人更努力!!
我們知道,印度是實行種姓制度的,階層劃分非常嚴格,不僅有橫向的劃分,還有縱向的劃分,算下來一共有十幾層、幾十個種姓。雖然印度的法律說禁止種姓歧視,但在印度人的觀念里,種姓的區(qū)別是根深蒂固的,所以高種姓的子女選擇余地特別小。雖然現(xiàn)在離婚也沒有限制,但是離婚之后的選擇就更少了,所以印度人一旦結(jié)婚,就會從一而終。從這個事里也說明一個問題,不是印度人不想選擇,而是他沒得選擇,只有加倍的努力去經(jīng)營它沒有選擇的婚姻,所以她的幸福感會比我們強。
說完了“不選擇”對個人的
過去很多手機廠商,會做幾十款甚至上百款手機,用戶卻永遠不滿足。因為用戶買了A款手機后,看到同伴用的是B款,就會期待自己的手機有這兩款手機的優(yōu)點,所以總是不滿意。蘋果手機一反常規(guī),不給用戶太多選擇,每一代手機只有幾種型號。有人把喬布斯的設(shè)計理念概括成一句話:“少就是多”,而“少”就意味著不會有太多選擇。前段時間針對這個案例,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短文,叫喬布斯粗暴式的父愛,其實只要是愛,不管方式如何,都是幸福的。
最后來說說,“不選擇更滿意”這個道理,這個應(yīng)用到我們商業(yè)里面的說,很多企業(yè)需要我們做一個文案,很多公司會選擇做幾個方案出去,讓顧客挑選,但我不喜歡這樣,我喜歡按照我的方式強推給顧客,讓他沒得選擇。后來事實也證明,這種方式顧客更喜歡,因為每一個文案,對顧客來說他都是陌生的,他并不知道這個文會給她帶來什么樣的結(jié)果,如果給他方案多了他反而無從選擇,他反而會認為我為什么要找你們那做。我們只要在我們自己特定的領(lǐng)域里面,堅持自己的情懷,堅持自己的情操,讓他沒得選擇,但是又讓她得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