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4? 人人合伙? ? ? 王坤(坤哥)? 日更174篇
今天與兩家創業初期的公司溝通股權激勵的話題,都涉及到一個問題:
什么時點是股權激勵的最佳時機?
這是股權激勵頂層設計時要思考的重要命題。
創業初期,前景不明,生死未定,是否適合做股權激勵?
進入成長期,前途可期待,有想像空間,是否股權激勵效果最佳?
還是,進入成熟期,成果顯著,效益良好,有錢可分,是不是更適合推進股權激勵來分享革命的果實?
其實,股權激勵的對象是人,激勵的目的是激發人才的主動性、創造性創造更大的價值,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就股權激勵的目的而言,創業的每個階段,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都適合做股權激勵,因為,每個階段都有階段性的目標,都需要人去完成。
關鍵是,每個階段的股權激勵具體目標、激勵對象、激勵方式不同。
初創期,激勵目的正是激勵核心成員齊心協力應對創業的不確定性;激勵對象以核心成員、獨擋一面,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人員為主,激勵面不宜太寬;激勵方式以“實股+受限期(期權)”為主。
成長期,激勵目的是鼓舞士氣,加速發展;激勵對象以中堅力量、攻堅力量為主,激勵面稍寬;激勵方式以“期權+業績獎股”為主。
成熟期,激勵目的是加強管理、規范管理,延長企業成熟期;激勵對象盡可能廣,甚至是全體激勵;激勵方案以“虛擬股或激勵基金”為主。
同時,我更想表達的觀點:股權激勵宜早不宜遲。
千萬別等球踢完了、爬上頂了,才想去激勵,這就不是激勵了,成了獎勵,成了勝利后的福利。
激勵的目的就在于,激發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更快、更高效地去創造更多的價值,把不可能化為可能,實現原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