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失的愛人》
看了電影之后又翻開了這部小說。假如說電影尚且有浪漫化的表達,小說則真可謂觸目驚心。一對表面幸福恩愛的夫妻實則各懷心事,最終落入相愛相殺的游戲。當彼此間的信任被謊言與陰謀摧毀,婚姻該如何存續?當生活只剩下猜疑、恐懼、控制、威脅,他們將如何達成和解?
為何源于愛,最后卻歸于恨?故事的結局讓我失望和悲哀。我們應該慶幸,這是個故事。我們也應該警醒,這不只是個故事。與其說它是在窺視婚姻,不如說它是在探討人性。人性是復雜而多變的,這個故事便是人性陰暗到極致的產物。
唯愿有情人珍惜相愛,愿你我被這世界溫柔相待。
2、《少有人走的路》
這本書是心理學的經典著作,作者斯科特·派克本身是個心理醫生,因此這本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幫助理解和支撐書中的觀點內容。作者無意賣弄艱深的心理學術語,他似乎只想跟你談談:你可能遇到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的本質是什么(第一部分:自律)。作為心智成熟原動力的愛是什么,又不是什么(第二部分:愛)。宗教和信仰如何影響我們的成長(第三部分:成長與宗教)。潛意識是如何運作的,它是否促進我們的心智成熟(第四部分:神奇的力量)。
這種溝通式的講述,最大的好處是啟發我們思考自身。或許對于人生而言,沒有不變的真理,只有永恒的成長。一旦開啟這段自我探索之路,你將發現,所謂的問題都能從你的人生經歷中獲取答案。自我覺醒的旅程痛苦而漫長,但卻是唯一一條能讓我們心智成熟的道路。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告訴你你是誰,但這本書指引我們去認識最真實的自己,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
是的,人生苦難重重。但愛,讓我們前行。
3、《為何越愛越孤獨》
武志紅的書我有好幾本,而讓我最先打開這本的原因是它的書名。明明處于親密關系中,卻為何感到孤獨?我急于想知道答案。
作者認為,人人心中都有一堵自戀的墻,我們被圈在這堵墻內,令我們看不到別人的真實存在,所以即使處在親密關系中,我們卻容易將自己投射到他人身上,陷入權力與控制的游戲中。因而,只有當我們真正看到別人的存在,我們才有機會走出孤獨,與他人建立起真愛的關系。只有放棄權力與控制,才能讓支持與自由重回家人與愛人之間。
書中的每篇文章都有一個核心問題,這些問題都源于普通的日常生活,也許僅僅是我們心中那點小小的驕傲、抱怨、憤怒、不甘。當我們不了解這些情緒的緣由,我們會感到不安和恐懼,但只要你跟著作者的思維路徑,你會很樂意去細細回味你的成長足跡,從你的內心出發,去了解你自己以及你的家人、愛人。然后你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相對于《少有人走的路》,這是一本更加適合中國家庭的有趣的書。如果你對人們行為背后的心理邏輯感到好奇,這本書很值得一讀。
4、《撒哈拉的故事》
大學時讀過幾遍的書,買來做收藏。趁著閑暇,又讀了一遍。對于三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因為不同時期的三毛,其所處的生活狀態不同,故而其作品也呈現出不同的基調。這本書總體是明快而有趣的,它的主題是三毛與丈夫荷西的沙漠探索之旅,它向我們展現了三毛對這個世界充分的熱情與愛。
她是這樣的三毛,即使面對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依然能克制抱怨,通過勤勞的雙手,與荷西一起創造一個溫馨美麗的家;即使周圍的鄰居是那樣的無知、自私和冷漠,她依然用她的善良和包容,真誠地對待和幫助每一位朋友;即使茫茫沙漠再危險,物質條件再苛刻,她依然追隨她的內心,一次次與荷西勇敢地深入沙漠核心,探索神秘的未知世界。
我們永遠的三毛,一個真正的旅行者。
5、《如果你想過1%的生活》
毫無疑問,我們是喝著心靈雞湯長大的一代。而這本書,它打破了雞湯為我們構建的溫柔美好安逸和諧的世界,它近乎在咆哮著提醒我們,世界本不公平,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只有奮斗才能讓你更強大,而只有變強,才是唯一的出路。
這本書的32篇小文是一個正在踏實奮斗的年輕人的三觀合集,它適合想要追求改變的人群。盡管它有時過于偏激,但卻足夠犀利足夠毒舌,能夠在你懶惰時鞭策你,在你迷茫時看穿你,在你頹廢時刺痛你。作為一本勵志書籍,它沒有用假大空的說教和胡編亂造的案例忽悠你,而是用現實的真相來激勵你,已經是勵志界的良心。
改變,從你的思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