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睡得那么香,誰又會在意電話響呢?但是,你還是有機會接到,半夢半醒之間,或者,純粹被吵醒,就像定錯了時間的鬧鈴一樣。
夜深人靜的時候,再小的聲音也會被無限放大,接到那個電話的時候,我甚至還以為自己還在夢境之中。
伴隨著哽咽,我聽到的一個溫柔的女生,用緩慢的廣東話說著什么。開頭我并沒有聽清,直到外面突如其來的摩托車引擎聲把我驚醒。我開始意識到我真的接到了誰的電話,但這個人我并沒有備注。
大晚上打擾人好夢,讓我難免有些生氣,但考慮到電話對面人低落的情緒,我盡量壓住火氣,用盡可能平和的話問她:“你系邊位?”(你是誰)她又抽泣著說了一大段話,聲音很輕,很小心。雖然睡眼惺忪,但我還是聽明白了的,她是隨便撥打的一個號碼……天吶,我由憤怒轉向震驚,又感覺哭笑不得。這算是“中獎”嗎,真是有趣。
好奇心趨勢我把她的話繼續聽下去。她在電話里面說了很多,工作不如意,辛辛苦苦的工作成果被同事竊取,申訴卻無果,得到的回復是證據不足……男朋友和別的女生親密,腳踏多條船……家人整天盯著她,做什么都要匯報,沒有什么自由的空間……還有很多細碎的事情。
我想,是怎樣的壓力、怎樣的不如意,才使她選擇這種方式傾訴內心的想法,她的身邊就沒有知心朋友嗎?如果她的電話沒有被接聽會發生什么樣的事?如果我順手掛斷電話……我已不敢想下去……
在這個城市,大家都是彼此的陌生人。我們提著燈籠滿大街尋找歸屬感,最終卻選擇找一個咖啡廳用一杯苦咖啡消化內心的孤獨。
咖啡廳里面的音樂渲染著情緒,每一首歌都仿佛是寫給自己的。“大家應該相互交好,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生命像鮮花一樣綻開,我們不能讓自己枯萎”……
我沒有打斷她的傾訴,亦沒有言語。淺薄的心理學知識告訴我,這個時候她需要的只是——傾聽。
說了好久,說得我都快要沒了睡意。她突然停下,又開始小聲抽泣。我用廣東話對她說加油,她頓了頓,輕聲說:“唔該你,打攪曬……”(謝謝你,打擾了)我復道:“唔緊要,早唞。”(不要緊的,晚安)“早唞。”
放下電話,一切又歸于沉寂。窗外沒有車聲,沒有蟲鳴。能聽到的只有房間內空調的輕微運轉聲。
每個人都渴望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誰又不想每天能開開心心地呢?“這快樂都雷同,這悲傷千萬種”。有時候,我們并不需要什么問題的解決方法,我們只是想有人能聽我們說說心里話。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么”,你不會知道你的人生下一秒會如何發展,就像你不會知道,半夜的電話是否有人接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