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個愛發脾氣的媽媽

我在孩子眼里一直都是女神級別,看電視遇到孫儷這樣的大明星,她都給爸爸說沒有我媽媽漂亮。她的小手牽著我的老手,蹣跚學步或呀呀學語,當年那天使的眼睛里流露出無條件的仰望和信賴讓我無比的欣慰,讓我恨不得發誓,一定要做個溫柔賢淑、通情達理的好媽媽,不對她發火,要好好的愛她,要講道理,要一直保持女神的優雅。

看完英語第一面卷子剛剛表揚不錯,沒有一個錯誤,話還沒有完,緊接著就連續錯了三道,“你怎么這么禁不住表揚”,她仰起花兒一樣的笑臉“哎呀,我就是禁不住表揚”,諧笑帶罵就這樣看完了英語卷子。到數學卷子了,第一道題邊長被算成了周長,第二道題直接18/9=3,第三道題直接是答案抄錯,一下子火上來了,你自己看看,你的心用在哪里了,不仔細審題,然后我就開始了叨叨叨,委屈的耷拉著小臉,不吭聲的改。

暴跳如雷后又開始腸子悔青了,擔心自己的粗暴手段讓孩子稚嫩的小心靈留下陰影,萬一孩子的三觀被帶壞了,唯成績論怎么辦?會不會也用粗暴的方式對別人?越想越覺得萬箭穿心,以后我的惡跡就留這里了。我總給同事說要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控制自己的情緒,溫言細語的跟孩子說話。每當和別人說完,我就開始慚愧,覺得自己有時候做得更糟糕。也許有人會覺得我是個脾氣很好的媽媽,有用不完的愛心和耐心,永遠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其實我是一個典型的急性子,脾氣不好。在心理學上,我的氣質類型應該偏一點膽汁質,就是情緒控制力比較差的那種。所以我也會吼叫。無數的育兒雞湯都告訴我們,媽媽不能朝孩子發脾氣,但這一點我不是完全贊成。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媽媽自然也不例外,她的做法我很喜歡,我會表揚,有些時候我的情緒很壞,我應該告訴她。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上面的規矩和界限需要我們來言傳身教,需要自己去摸索試探。

有時候的情緒反饋就是在幫孩子建立規則和底線。我發脾氣了,孩子就明白,這是媽媽的底線,以后不能越線,當然前提是我不能無緣無故的亂發脾氣,隨時發脾氣,和沒有原則的發脾氣。可以讓她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而對孩子一味的寬容和諒解,孩子永遠學不會換位思考和面對指責時的受挫能力。

發脾氣掌握的原則:

1、對事不對人。就一件事情,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批評孩子做的不對,但絕不能對孩子的人格和品性進行評價,比如孩子很笨、很壞之類。

2、不翻舊賬不牽扯。翻舊賬并牽扯多個方面,會讓孩子分不清重點,并降低對自己的評價,喪失改正缺點的信心,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3、有理不在聲高。這是我要特別注意的一點,不能把孩子當成出氣筒,大聲吼叫會讓孩子陷入恐慌,忽略事情本身的是非對錯。

4、別不依不饒,頻繁發脾氣。凡事適可而止,不能不依不饒帶來負面影響。

5、不再外人面前發脾氣。孩子也有自尊心,也需要面子,否則會惱怒成羞。

努力做個會發脾氣的媽媽,有溫度有態度,真實親切的媽媽!

(圖片來自網絡)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