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職業的未來在哪里?

1

1

在前一段時間突然一篇文章《“多重職業”成為全球趨勢》刷爆朋友圈,后來圍繞“多重職業”突然間這個話題就滿天飛,似乎每個人都在說,都是在羨慕這樣的生活模式,當然也免不了有反對意見。當時我就 YY 列下了可以給自己帶來收入的部分寫下了下面這條朋友圈。

I am a Slash.互聯網運營/市場/講師/國家執業獸醫師/姿勢跑法認證教練/調酒師/個人成長咨詢師/彩虹英語/高中全國生物競賽指導員/ writer

過了一段時間,現在的我也是真正開始了 Slash 的生活。

2.多重職業構成多重收入組合

2

從短期來講這可能并非是一件好事情,因為這往往就是意味著要分散精力和不穩定,而現在的我確實就是如此,偶爾會有一種今天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事情的感覺,每天確實面對自己做不完的事情,比起正經地上下班還要多事情。長期來說,這似乎就是在打造一個生態森林,里面的樹木種類繁多,有共生關系的也有寄生和競爭等多種關系,這片森林能更持久更穩定地生活下去。

在事業方面 Slash 意味著跨界,很多新的點子可以相互萌生,你在某某領域的做法是否可以遷移到另外一邊,值得欣喜的是有很多事情在某些層面都是共同的。曾經在一位從事英語教育十幾年的老師聊天,她說道,現在在英語行業里面的錢都被你們這些外行人賺了,而不是原來一直在行業里面的英語老師。現在在互聯網有一種說法,如果你不去改革那么你很有可能死了都不知道什么回事,意思是說現在的競爭不像過去那樣,你真正的競爭對手很有可能并不是跟同一個行業,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一旦等你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晚了,例如小米顛覆了中國手機行業一樣。

財務方面就是從單一性轉化到多樣性,在一個山頭如果只種一棵樹的話就會比較容易和簡單,也相對比較高效率,因為你不需要理會其他事情,而這樣只有一種植物的森林往往是危險的,一旦遇到蟲害或者病變,由于結構單一性,整一片森林就很快蔓延、毀于一旦。相比一個生態森林,多樣性的結構組合可以有效抵達各種災害。在生活中,你不會因為某一個方面遇到問題就斷了整個的生活來源,例如一個朋友在工作之余做了一個微信公眾號自媒體,原來的工作收入也不低,不過一旦不上班或者工作遇到其他問題就完全失去了收入來源。他現在僅僅憑著一個微信公眾號就可以給他帶來多個來源的渠道,包括廣告、承接微信營銷的項目、培訓、出書和咨詢,即使沒有其中一兩個收入來源其他也能足夠支撐他的生活,他的抗風險能力就更好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反脆弱能力提高了。

3.如何有效安排工作與生活?

3

這恐怕是每一個 Slash 最有挑戰的部分了,在工作當中應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順序和時間,一天占用了不少工作時間又如何安排自己的非工作時間?

作為一個 Slash 從某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從屬于自由職業者,以我為例(以目前可以帶來收入的多重職業為例):

  • 互聯網運營
  • 自由撰稿人 / writer
  • 時間管理培訓
  • 姿勢跑法認證教練
  • 咨詢服務

互聯網運營部分從全職轉為兼職,平均一周需要在辦公室工作 2-3 天左右的時間,從原來幾乎什么都包攬一些到現在僅僅就是負責內容這一部分。相對來說是更加專注,或許會比之前更加容易突破。工作量減少了,就有更多時間投入到這方面的學習和思考整體關聯,避免限于“高壓”大腦空轉低效的狀態。

自由撰稿人 / writer則是平時一直有持續寫作的習慣,平時的文章偶爾會出一兩篇好文,不過由于本人是醫學專業,過去曾經一段時間特別研究過睡眠醫學,現在被邀請定期寫關于睡眠醫學科普的文章。如果當篇寫得好的話,平均一個字還可以超過 1 元的價格。

時間管理培訓這是一直以來研究和擅長的部分,因為持續寫文章和身邊朋友介紹的緣故,現在會不定期到企業里面做時間管理的培訓。

姿勢跑法認證教練到過企業里面做過關于姿勢跑法的分享培訓,線下也可以帶人訓練姿勢跑法,培養出正確的跑步姿勢,可以跑得更快、更遠并且不受傷。

咨詢服務只要是針對一對一的溝通模式,同時也是培訓的延伸部分,目前會包括時間管理、知識管理、姿勢跑法和發現自我優勢和可能性的職業生涯部分。目前一單從 198 到 498 不止。

問題來了,一旦忙碌起來該如何安排工作重要有限順序?

關鍵在于:保護基礎向前開拓。意思在于先把重點放在基礎建設,也就是說目前相對穩定和帶來大塊收入的地方,因為這樣子才能穩定活下去;其次一旦有時間就放在未來長期目標方面,提高那方面的核心競爭力直到達到你的目標水平為主。

所以目前的就把互聯網運營和自由撰稿人/writer這個部分先做好,其余的3部分目前還存在一些隨機性。所以這樣一旦明確了重點之后就知道該如何安排優先次序了。

4.危機與自律共存

4

所謂危機就是財務收入不穩定,危機所帶來的適當壓力可以促進自律,曾經記得一位自由培訓師好友李參老師說過,以前寫文章就是可能有靈感的時候才會寫,但是現在寫文章就會變成自己的工作,因為如果不寫文章的話很有可能就會沒飯吃。

多重職業其實從某一種程度來說也是自由職業的一種形態,有很多人都很羨慕自由職業者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可是極大多數并沒有看到背后,也就是往往工作的時間還延長了不少,從此可能就沒有工作日和周末的區別了。

因為沒有辦公室的職責要求,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優勢,但隨時而來的是你從此需要為自己負責,往往最終的衡量結果就是你這個月收入了多少。市場并不會輕而易舉地給你埋單,也不僅僅是根據你有多努力有多長時間工作直接給你多大的酬勞,而是取決于你提供了多少價值。

有時候價值這個東西還很難說,所以你就必須努力和用心地去工作,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價值,被市場認可和埋單。

因此一般來說,特別在于初期,工作時間往往還延長了不少,沒有工作日和周末的區別,甚至很多職業周末才是真正工作的時間。

5.多重職業有什么劣勢?

5

5.1你很有可能以后都不太想去辦公室坐班了。

隨著這樣自由的狀態越來越長,你可能會越來越坐不住辦公室了。有一個朋友叫小林,上一次她在北京與我一起吃飯的時候就說道,如果現在給她回去辦公室工作肯定受不了,但只要明確期限和結果,無論如何都能給你做出來。你甚至不需要理她是否在異地的時候每晚工作到兩三點鐘。

不太想去辦公室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在辦公室效率往往是低下,開放式的工作空間讓每一個人距離更近同時受干擾的次數也會增加不少。同時,辦公室氛圍很容易趨向以工作時長誰更長而顯得誰比較努力,而不是結果。

現在的我如果去辦公室和到自己樓下附近咖啡館或者書店辦公的效率大大不同,去辦公室不僅有來回交通時間,同時會經常被打斷,一個電話一個討論,一般而言純有效工作時長如果達到3個小時還是相當不錯。而如果自己單獨辦公,交通時間基本就能省下1-2個小時,而且在純有效工作時間超過6個小時也不足為奇。

之前還看過一份關于遠程辦公的報告,因為遠程辦公是以結果為導向,所以效率往往比平時在辦公室高出不少,而在辦公室一起辦公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提高團隊的凝聚力了。

5.2收入不穩定

雖然這并不是絕對的事情,這過程如同創業,不過這一場創業是一家一人公司,老板是你自己、銷售也是你自己、產品經理也是你自己、清潔工都是你一個人。如果提到創業,這明顯也就是一件風險與收益并存的事情。

有一位朋友之前在雜志社工作,喜歡購物,于是總是有朋友會問她這東西哪里買怎么怎么樣,后來她為了方便就專門做了一個公眾號,就是把自己購買過認為是好物寫上去。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那個公眾號越來越多關注,最后她憑借這個公眾號就可以養活自己,收入比起之前還要高。

收入穩定與否有時候與多重職業沒有必然關系,只是跟時機和你是否已經探索出長期穩定的商業模式有關。有人認為創業的話至少給自己準備好1-2年的準備金,這樣這樣創業的話才沒有后顧之憂,也有人認為務必要想這么多只要自己想好了要上路即可,最終來說兩者都有人成功了。找到你自己的最佳方式即可。

6.多重是否就不專注?

現在社會都提倡專注,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是否就一定要減少方向?

柳比歇夫則是一個響當當的 Slash,他是前蘇聯的昆蟲學家、哲學家、數學家。

畢業于圣彼得堡國立大學,一生發布了70余部學術著作,從分散分析、生物分類學到昆蟲學等。業余時間研究地蚤的分類,還寫過不少科學回憶錄。 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他一共寫了五百多印張。五百印張,等于一萬二千五百張打字稿。即使以專業作家而論,這也是個龐大的數字。遺產包括幾個部分:有著作,探討地蚤的分類、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此外,他還寫過回憶錄,追憶許多科學家,談到他一生的各個階段以及彼爾姆大學……

6

還有眾所周知的達芬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牛頓不僅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同時在數學上發展了微積分和在經濟學上提出金本位制度。

看到這里是否心里就開始蠢蠢欲動,仔細再深思一層,這可能還跟“天才”以及時代背景相關,在那個時候還有很多空白的領域還沒有發展出來會比現在更容易獲得突破。

“天才”不僅僅是天賦和努力,可能還跟他們的選擇和策略相關,例如日本的勝間和代也是一個多領域專家,不過她的策略就是先在某一領域成為專家,再橫向發展,這樣拓展的速度明顯就增快。就如大前研一所提倡的“T”型人才的發展策略一樣。

所以這里的“多”也是多重職業者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地方。

7.多重職業者未來路在何方?

7

不如說說現在的多重職業者的典范,特斯拉 CEO——埃隆·馬斯克。

2011年6月,馬斯克度過了他40歲生日,在40年里,他成功地把自己從南非人變成美國人;成功地設計并賣出一款視頻游戲(在他12歲時);獲得兩個學士學位;參與設計并賣出網絡時代第一個內容發布平臺;擔任美國最大的私人太陽能供應商Solar City的董事長;參與創立和投資PayPal,世界最大的網絡支付平臺;參與設計能把飛行器送上空間站的新型火箭,價格全世界最低,研發時間全世界最短;投資創立生產世界上第一輛能在3秒內從0加速到60英里的電動跑車的公司,并成功量產。

2012年5月31日,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龍”太空艙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后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

其實有時候“未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過早擔心和想象“未來”不過是為了給心里一些慰藉。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核心能力,而這些核心能力會跟時間、社會環境和你遇到的人發生不同的化學反應,然后就可能變成每一個階段所從事的職業。

說白了,在擔心“未來”的人只不過是對現在的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總想找一些“證據”來支持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情感的流露總是來不及表達就蒸發!
    郭大牙閱讀 394評論 0 1
  • 小時候,喜歡用楓葉做成書簽。 秋風起時,一片楓葉紅黃,做的書簽很好看。 現在看電子書,精彩處,也會記錄一個書簽。 ...
    李立年閱讀 333評論 0 0
  • 我不知道為何來到了這個世界它卻從未停止 喧囂我清楚 我是不太與世相處的人但在美丑之間的尺度總有一雙醒著眼睛看著...
    語蔓閱讀 181評論 2 3
  • 年齡似乎是越來越大了,但我覺得自己還沒有到“大齡女青年”的地步。可是對于找男朋友、結婚、生孩子這類的事情,身邊的人...
    墨古顏冰閱讀 138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