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指導中學生寫作,有好多教師就感到頭痛,認為這是一件難做的工作。有好多學生也存在“寫什么、怎樣寫”的疑問。總之,作文的教與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比較艱巨的工作。作文教學與其它學科一樣,也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問題,只要用心探索,善于引導,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目標也能實現。我從事十多年中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實踐使我體會到加強學生的片斷訓練,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
片段訓練也叫小練筆,是用簡短的篇幅,表現一個生活片斷,說明事物的一個方面等。片段訓練有用時少,易被學生接受;篇幅短,易于教師批改,便于當堂反饋,及時交流;訓練靈活,有針對性等優勢。教學時,教師要使片段訓練真正達到輕負擔、高效益的作用,還得注意以下幾點。
一、片段訓練要有針對性
片段訓練不是隨意的,而應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讓每一次訓練都能為提高學生。
1、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觀察是作文的基礎,要使學生有內容可寫,就需要教師把學生培養成“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增強對事物的敏感性,留心生活細節,用描述性的語言、片段形式反映。抓住生活中的各種細節,將看到的生活內容的豐富多彩用片斷形式反映它,使學生取材面相當廣泛。校園內外、旅游途中、街頭巷尾、河岸路邊都有可寫之事;晨曦暮靄、人歡馬叫、草萌花開、飛雪落雨可隨時描繪;心花怒放、心曠神怡、悲哀傷痛、焦慮煩躁可信手拈來;逸聞傳說、風土人情、突發事件、儀式慶典等可形象記述……總之,大千世界,萬花紛呈,學生片斷練習的素材取之不盡。
例如: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動作描寫練習時,以《運動會一瞥》為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回憶學校運動會一些比賽場景肯定讓你難以忘懷,請你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把某運動員參加比賽時的動作描繪出來。學生對自己的業余生活容易表達,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寫出優美的片段。如:他半蹲在起跑線上,左腳尖頂住起跑線,右膝跪在跑道上,兩手就像兩根釘子插在地上。整個身體微微前傾,抬著頭,目不轉睛地盯向前方,那樣子,就像一只展翅待飛的雄鷹。“預備……”隨著這拖長的聲音,他慢慢繃直右腿,仿佛是一張拉開了的弓。“啪!”那“箭”猛然射了出去。他飛快地跑著,像閃電,像受了驚嚇的羚羊,像脫了韁的野馬,奔跑著……跑了一段后,他的速度漸漸慢了,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揮擺著雙手,努力向前跨著大步。離終點不遠了,他猛地抬起頭,閉上眼,咬緊牙關,拼命地沖向終點。“沖啊!”周圍響起了狂熱的呼喊。終點就在眼前了!只見他猛一低頭,身體向前沖,那條終點繩掛在他的身上,如同一條榮耀的綬帶。學生用“蹲”、“頂”、“跪”、“傾”、“盯”、“繃”等動詞,細致而逼真地刻畫了運動員起跑前的預備動作。“展翅待飛的雄鷹”、“拉開了的弓”等一些比喻句的運用,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
片斷訓練的主導思想是從局部著眼,培養學生的“眼力”和“手力”,讓他們用自己的筆隨時寫下“眼所見”“耳所聞”,從一點著眼,從小處著手,逐步提高,過渡到構思作文,得心應手。指導學生選取材料時,要引導他們多發現真善美的事物,多揭示社會的主流,以促進他們正確世界觀的形成。千萬不要被一些消極的負面影響所左右,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寫作活動是把思維活動用語言文字進行周密表達的活動。作文訓練可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思維能力的發展又可以推動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進行片段訓練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對場景的描繪,對事件的記述,對情感的抒發都是實實在在的。我曾這樣啟發學生:“當一件委屈之事或意想不到的喜訊降臨到你頭上時,你當時的感受怎樣?”“當你和久別的親朋相逢時,你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某劇情某場面為什么能使你潸然淚下?”“某事使你下了怎樣的決心?……”這些所見所聞所感來源于生活,在學生心目中留下了至深的印象,學生自己寫起來得心應手,翔實具體,可以使廣大讀者為之動容。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創造離不開想象,同樣,作文也離不開想象。教學時,教師應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例如,讓學生仔細觀察云朵的變化,并展開想象。學生寫道:“云朵像位魔法師,一會兒變成一朵晶瑩的浪花,一會兒變成滿身細鱗的美人魚,一會兒變成一群駿馬……”
二、片段訓練形式要多樣
1、口頭練。這種訓練的目的在于給學生提供口頭表達機會,彌補筆頭練的不足,避免其單調性,增強作文的趣味性,調動其作文積極性。
口頭練,題材要選學生最熟悉的,選擇范圍要大,要多留幾個題。除事先布置學生觀察外,課內利用幾分鐘互相討論,組織材料,以便清楚地表達。討論3至5分鐘后,讓學生舉手表達;教師對他們的口頭作文逐一簡評。也可讓學生針對某一篇或幾篇進行評論,最后師生匯總意見,評出名次。此外,還可讓學生把學校的生活片斷講給家里人聽,并提醒他用不同的語言向不同的聽者表達,同時記下對方的語言動作。這樣可以避免學生語言的單調性,學會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在不同的表達環境用不同的語言。
2、仿寫。教師在教課時,可抓住課文中某個細節或片斷,結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為作文。中學語文教材選用了許多優秀的文章,這些文章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都具有指導意義。比如七年級學生模仿能力極強,而課文是他們最直接的模仿對象,無論在內容,還是在語言、結構上,學生都受到其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時,如果教師能對他們進行一番點撥,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結構、順序、前后呼應等方面,那么學生的寫作視野也就拓寬了,寫作技巧也就能得到進一步提高。譬如《石榴》在寫法上有三個方面值得學生學習,一是抓住事物特征的寫法。文章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來寫,如形狀、大小、顏色、質地等,使讀者能對所寫事物有一個鮮明的印象,同時還賦予了石榴的“內在”特征,如質樸雋逸的風度,不畏炎陽直射的品格,充滿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二是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寫法,課文開頭部分概寫,總領全文。中間部分圍繞中心,分層展開。結尾部分簡略生動,照應開頭,點明文意。三是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借物抒情。作者之所以喜愛石榴,是因為石榴的“內在”特征正好與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贊美石榴,實質是要贊美那種英勇無畏的品格和敢于斗爭、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學生學了這篇文章后,對本文的寫作方法就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后把這幾種寫作方法應用到自己作文中去,從而提高了自己寫作水平。
3、生發。就是根據課文情節,合理想象,生發開去,加上或延伸課文中的情節,再造細節,這比仿寫更進一步了。片段作文訓練可以讓學生從課例中學習寫作方法,每一個訓練點都可安排課文片段引例,給學生以具體可感的指導,同時,還可以文本為基礎進行片段作文的訓練。比如例文模仿。學了朱自清的《背影》后,讓學生寫寫自己父親的背影、眼神或者高興、發怒的神情;還可文本延伸。例如品讀李白《渡荊門送別》之后,展開聯想和想象,描繪第二聯所展現出的畫面。續寫與改寫訓練,如想像并記敘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之后。當然,不必限于課文,還可以找有關的文章作為范文分析,讓學生根據其中適合的材料進行片斷練習。
4、修改。可采用面改和學生互改兩種方式。面改時,指出其優缺點,督促其改正不足,發揚優點。學生互改,實際上就是讓他們互相討論交流、提高的過程。教師可擇其善者作為范文,予以評點。學生進行廣泛的片斷練習,無疑使學生的寫作技巧、詞匯運用、素材積累更加充實,為他們著寫文章提供豐富的源泉,如同涓涓細流可以成就江河湖海一樣。其集腋成裘、匯沙成塔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試想,一個學生堅持幾年甚至十幾年,進行不懈的片斷練習,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將會產生多么深遠的影響呀?我教過的中學生,他們都積攢有好多本片斷練習的小冊子,這是他們智慧和心血的結晶,也是他們的寶貴財富。
三、片斷訓練運用要靈活
1、片斷訓練可以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