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夜狼吞虎咽地吃完一碗雞蛋柿子面,能感覺到胃里是有點東西,沉甸甸的,是不是有點腦子的感覺也跟這個差不多,腦子也沉甸甸?但好像只有我感到頭痛的時候,我的腦子才會沉甸甸的。其實肚子不是太餓,只是為了夜宵而夜宵,吃完也覺得不太舒服,以后還是盡量避免吧。
饑荒的年代人們想著溫飽,溫飽的年代人們開始讓頭腦溫飽。但肚子的溫飽還是重過頭腦的,畢竟要生存。小時候總是說學到老,活到老,一老師說,不活著,怎么去學。雖說溫飽就能生存,但我們不僅僅要生存,要體驗生活,要享受美食,然后溫飽。好吃的越來越多,想吃的也就越來越多,但吃到最后最想吃的,不過是家里的食物了。有親情,有記憶的美味,最深刻。
以前奶奶總是會腌辣白菜給我們,腌了十多年,那味道陪伴著從小學到大學。每次她準備腌的時候就會去市場里買十多個大白菜,用精心配好的調料涂好,放到地窖,剩下的交給時間就可以了。過個一個月,差不多就可以吃了。涼爽的辣白菜配著熱乎乎的湯,真的是冰與火之歌,人間極品。那時候去奶奶家,不管吃什么,就是感覺很好吃,不吃個撐是不罷休的。
至于媽媽做的食物,我是吃著長大的,自然更加親切。有時她做的菜總是那幾樣,我便開始抱怨,能不能換幾樣?她說,你告訴我你想吃什么。這回到我尷尬的時候,我不耐煩地說,隨便隨便。如此循環。離家久了,才知道我多么懷念,多想趕緊回去大口吃,吃個幾日可能又會吃膩,又開始抱怨~也快回家了。
至于學校的時候,我覺得還好還好,雖然每個攤位的菜幾乎就是那幾樣,但畢竟做的還不差,也慶幸到廣東這么個美食遍地的地方來,粵菜正在此處誕生。至于吃,就不會受什么委屈了,想吃就吃,不虧待自己。很多外省人覺得廣東人什么都能吃,這當然只是個夸張罷了。應該是廣東人什么都能做的很用心,很好吃,所以什么都能吃。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特色,不花點時間,真的不能吃遍。也是感慨廣東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時想想如果家鄉的一些食物弄到這里來,弄個飯店,這里的人們會不會喜歡呢,這是不是個商機啊?哈哈哈。
至于其他地方的飲食,有機會也要嘗試一下才不枉此生,以前看了那么多舌尖,我就記住了武漢的熱干面,看上去挺好吃的。今年春節后就去武漢來了一碗,還好還好,可能不算太正宗,但滿足了味蕾,也是很暢快。又該尋找尋找美食了,我的胃不餓,但是我的味蕾饑渴呀,廣泛地吃,有益身心,增長味識,我瞎說的。至今還沒出過國,也是有些遺憾,也要去體驗國外的美食的,異國他鄉,豈能不多吃吃。
吃吧,吃到老,活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