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作名稱:《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的心理學》陳海賢? 著
? ? ? ? 假期閱讀正式啟動,感覺還是有做筆記的必要,所以借簡書一用記錄一下。感謝梁老師把書借給我。
? ? ? ? 第一章:開啟行為的改變
? ? ? ? 要實現自我發展,成為了不起的自己,你需要先開啟行為的改變,因為行為是顯性化的自我。自我發展的過程就是更具適應性的新行為替代舊行為,新習慣替代舊習慣的過程。
? ? ? ? 改變之路:每個人都有選擇
? ? ? ? 改變的起點
? ? ? ? 從找困難到找方法,最關鍵的一步是意識到:你其實一直都有選擇。認定自己沒有選擇,會把我們從靈活機動的人,變成無能為力的環境的犧牲品。
? ? ? ? 拿回選擇的控制權
? ? ? ? 第一,誤以為只有按照理想狀況作出選擇,才算有選擇;如果選項不夠好,那就是沒有選擇。
? ? ? ? 很多人說自己沒有選擇的時候,其實是說:“這不是我想要的選擇。”
? ? ? ? 其實這是一種選擇。選擇服從頭腦中的理想,而不是從當前的現實中尋找出路。換句話說,他們選擇了“沒有選擇”。
? ? ? ? 可是,如果想要有所改變,我們就必須明白,選擇要基于當前的現實,而不是頭腦中的理想。我們要選擇的,不是未來的結果,而是此時此地的行動。
? ? ? ? 第二,不愿意承擔對自己的責任。
? ? ? ? 表面上看,我們都希望有更多選擇,實際上卻經常逃避選擇。
? ? ? ? 在“沒有選擇”代表的指責抱怨和“有選擇”代表的內疚自責之間,很多人選擇前者,因為這樣痛苦會小得多。
? ? ? ? 可是,就算我們承認自己有選擇,也不一定需要感到內疚或自責。
? ? ? ? 改變需要勇氣
? ? ? ? 改變需要我們承擔起對自己的責任,看清自己作出的選擇。
? ? ? ? 可是,沒有什么比走一條很難的路更能促進人的自我發展了。
? ? ? ? 改變還需要自省
? ? ? ? 據說,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咨詢室里放著一根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著“我很可憐”,另一面刻著“別人很可惡”,最后一面刻著“怎么辦”。每次有來訪者到他的咨詢室里,他都會拿出這跟三面柱,問來訪者:你想談什么呢?
? ? ? ? 自我發展之問:你有哪些選擇?你又做了哪些選擇?通過這樣的選擇,你獲得了什么?又回避了什么?當你做了某個選擇以后,你有想過“我沒有選擇”嗎?為什么?
? ? ? ? 改變的本質:創造新經驗
? ? ? ? 我們心里的“大象和騎象人”
? ? ? 我們的軀體里有兩個自我。一個是感性的自我,一個是理性的自我。積極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說,人的情感就像一頭大象,而理智就像一個騎象人。對于改變,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動力。
? ? ? “經驗”與“期待”的好處不同
? ? ? ? 大象有三個特點:第一,它的力量大,一旦被激發,理智很難控制住它。第二,它是受情感驅動的。第三,它是受被強化了的經驗支配的。它只承認我們切實體會過的“經驗了好處”,而不承認理智所構想的“期待的好處”。
? ? ? ? 期待的好處是想象中的好處,是抽象的,而經驗的好處是具體的;期待的好處發生在未來,而經驗的好處發生在過去或當下;期待的好處是被教導的,而經驗的好處是能切身感受到的。
? ? ? ? 我們可以把強化看作是經驗的好處,一旦我們的某個行為獲得了好處,它就會被保留到經驗里。正強化是一個人表現出某種行為時,獲得了更多他想要的結果,從而讓這種行為更鞏固。負強化是當一個人表現出某種行為時,他不想要的結果減少了,從而使這種行為更鞏固了。
? ? ? ? 改變的本質,其實就是創造新經驗,總新經驗代替舊經驗。創造新經驗需要通過新的行為,獲得新的反饋、新的強化,并切身體驗到它。
? ? ? 我發展之問
? ? ? ? 找一個你最想改變的目標。然后思考:你的目標有哪些“期待的好處”?又有哪些“經驗的好處”在妨礙你做出改變?
? ? ? ? 如果要讓改變發生,你需要積累哪些“經驗的好處”?怎樣獲得它們?
心理舒適區:擺脫舊經驗
? ? ? ? 為什么舊經驗根深蒂固
? ? ? ? 舊經驗根深蒂固的最重要的心理機制是:心理舒適區。
? ? ? ? 真正的心理舒適區不是熟悉的環境,而是我們熟悉的應對環境的固有方式。只有改變應對方式,才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適區。
? ? ? ? 心理舒適區帶來控制感
? ? ? ? 控制感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的來源。我們大部分的應對方式,最初都是用來應對焦慮情緒的。
? ? ? ? 人不是根據現在的生活去選擇合適的應對方式,而會根據熟悉的應對方式來構建現在的生活。
? ? ? ? 覺得自己配不上好的東西,這也是一種心理舒適區。
? ? ? ? 自我發展之問
? ? ? ? 什么是當前最讓你感到焦慮的事?你用了什么樣的應對方式來處理這種焦慮?
? ? ? ? 如果你朝著自己的目標改變了,你會有什么新的焦慮?你準備如何應對這種新焦慮?
心理免疫的X 光片:看清心中的恐懼
? ? ? ? 照出心中的愛與怕
? ? ? ? 有時候,你沒法改變,不是因為你不知道方法,而是因為你不了解自己。
? ? ? ? 哈佛大學研究成人發展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認為,人的心理也有一套免疫系統,它會排斥我們采取新的行為方式,以此來維持心理結構的平衡和穩定。心理免疫系統的本質是一套焦慮控制系統。
? ? ? ? 畫出心理免疫的X 光片
? ? ? ? 第一欄:我們希望達成的行為目標
? ? ? ? 第二欄:我們正在做哪些跟目標相反的行為
? ? ? ? 第三欄:這些與目標相反的行為有哪些隱含的好處
? ? ? ? 第四欄:內心重大假設(隱藏在系列與目標相反的行為背后)
? ? ? ? 改變的愿望和不改變的動力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沖突。
? ? ? ? 自我發展之問
? ? ? ? 畫一張自己的心理免疫X 光片
檢驗人生假設:看清自我限制的規則
? ? ? ? 看見內心的假設
? ? ? ? 卡爾.榮格說過:如果潛意識的東西不能轉化成意識,它就會變成我們的命運,指引我們的人生。
? ? ? ? 如果你不知道阻礙改變的力量,不知道這種力量背后的重要假設,看起來,你是活在常識里,實際上,你是活在自己的假設里。
? ? ? ? 驗證內心假設
? ? ? ? 改變的本質,是通過做不一樣的事獲得新經驗。實現改變的四個原則:檢驗人生假設、小步子原理、培養“環境場”,以及情感觸動。
? ? ? ? 讓錯誤的假設倒塌
? ? ? ? 通過行為測驗發現錯誤假設。
小步子原理: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 ? ? ? 奇跡提問
? ? ? ? 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在往前看和往回看時,看到的東西經常不一樣。往前看,會看到困難;往回看,會看到方法和路徑。
? ? ? ? 小步子原理
? ? ? ? 小步子原理不是一個讓我們獲得最終成功的策略,而是一個讓我們有所行動的策略。它的重點不是結果,而是此時此地的行動。它的核心思想是古希臘多葛學派的主張: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納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 ? ? 老和尚: “看腳下”。
培養“環境場”:讓新行為變成新習慣
“場”的力量
“場”的慣性
情感觸動:改變最重要的動力
越自責,越放縱
? ? ? ? 改變需要情感觸動。如果沒有情感認同,就不會有改變發生。
? ? ? ? 如果用內疚和自責給自己增加更多焦慮和壓力,想一想,我們會用什么辦法處理這些焦慮和壓力呢?所以,越是自責,一個人越是容易放縱自己,陷入“放縱——自責——更嚴重放縱”的惡性循環。
大象能聽懂愛
用愛驅動自己的改變
第二序列改變:改變真的有效嗎?
改變是把雙刃劍
第二序列改變
? ? ? ? 改變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內容的改變;另一個是應對方式的改變。有時候,改變作為應對方式本身,也需要改變。美國心理學家保羅.瓦茨拉維克把內容的改變稱為第一序列的改變,把應對方式的改變稱為第二序列的改變。
接納自我的本質是舍棄
心理治療領域有一種很著名的療法,叫做“森田療法”,它的核心理念是帶著問題生存、為所當為。
有效改變的判斷標準
當我們想要改變的時候,要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我們遇到的,是世界的不如意,還是需要改變的問題。第二,我們想要改變的努力,有沒有打斷自然發展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