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和過于忙碌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思維特質(zhì)。一個跨學(xué)科的團隊,完成了一項對稀缺資源狀況下的人的思維方式的研究,這個結(jié)論很有意思,說窮人和過于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思維特征,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占據(jù),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
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是窮人,不是在金錢方面窮,就是在時間方面窮,就兩個嘛。原來有首歌說他要去桂林,當他有閑的時候呢,他沒有錢,他去不了;后來他有了錢,他又沒有時間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窮人。而且按照馬克思當年的分析,時間和金錢是一回事情,是吧?財富就是生產(chǎn)一個產(chǎn)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謂對稀缺資源的過分的關(guān)注,甚至不叫關(guān)注,就過分的焦慮,應(yīng)該更準確。就是當沒有時間的人,他對會時間特別地焦慮。而當你過分地焦慮和關(guān)注的時候,你反而思維能力是下降的。
我自己有一個這樣的經(jīng)驗,就幾件事涌過來的時候,我反而是真的是不知道去做哪一件事情,就在那兒焦慮。因為我一旦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就想著那件事情在催著我在做,我怎么辦呢?我就沉不下心來做眼下這件事情。我就開始要準備另外的一件事,當一旦我開始做那件事的時候,另外一件事又困擾著我,所以最后就一天下來了,三件事情我一件都沒有做,都是在蜻蜓點水地做了一下。本來在這時候應(yīng)該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事情,結(jié)果因為這個事情多,因為時間稀缺,我三件事情我都只是做了一丁點,甚至只是開了一個微不足道的頭,你就放棄了。所以到最后的狀態(tài),我就是越來越變成一個在時間上的窮人。
一個窮人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他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帶寬來考慮投資和發(fā)展的事宜;
一個過于忙碌的人,為了趕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緊急的任務(wù)拖累,而沒有帶寬去安排更長遠的發(fā)展。
即使他們擺脫了這種稀缺狀態(tài),也會被這種稀缺的狀態(tài)的頭腦模式糾纏很久。一個人很窮,所以他要去解決溫飽的問題,所以他沒有時間去考慮真正賺大錢、長期賺錢的這件事情。
所謂的精打細算,其實呢它背后不是精打細算。他更多的是因為對貧窮的恐懼和焦慮,導(dǎo)致他不敢去花錢。他在一個該不該花那一塊錢的這一個事情上頭,他花去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本來他可以在花去的這個時間創(chuàng)造兩塊錢、三塊錢、十塊錢的財富的,他沒有視野,沒有精力去做那些事情。所以這樣就是一種窮人心態(tài)嘛。
帶寬,很重要,所謂帶寬就是要過的流量,帶寬的困境就是流量跟這個管道的半徑之間的這種沖突,帶寬其實就是一個管子,后來就干脆想就是一個路的寬度,車的流量和路的寬度。如果路的寬度已足夠?qū)挼脑捤筒粫萝?,如果車足夠少,也不會堵車。但問題是這個寬度是一定的,而車又比較多的時候,這就會導(dǎo)致一個什么問題,就是堵塞。堵塞其實就是焦慮,就我們講過那個緊迫感和焦慮感的差別,緊迫感就是當你遇到一個事情的時候,你要解決它,你就迅速地把它分解成一、二、三、四個步驟,象詹姆斯·邦德看見炸彈,要5分鐘內(nèi)要爆炸,他面對這個東西的時候,它不是焦慮,他要如何在前二十秒做一件什么事情?緊接下來做一件什么事情,忙而不亂,就是他極其緊迫,但是他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而焦慮感呢,它同樣是處于一種緊迫狀態(tài),但是他不知道該做什么。剛一著手做一個事情,他的心智又會被別的東西所占據(jù)。就是本來這個車道,它只有兩車道,你同時8輛車過來的時候,它只能是互相堵著,并不是說這個車道真的是那么窄,是因為這些車都擠在那的時候,就像沒有交通警的時候,那就堵塞了嗎。
焦慮就是一種堵塞狀態(tài),就是帶寬不夠的狀態(tài)。而帶寬不夠的本質(zhì)是管理不夠,就是對資源的分配能力不夠。又過度的恐懼和焦慮使得你已經(jīng)失去做一個更長遠的……
比如說:我現(xiàn)在幾輛車都堵在那的時候,我有沒有勇氣,我干脆退出來,我干脆到旁邊去,我退出來讓前面的車先過來,我就可以過去。但是由于,你看幾個人都在趕時間,在這個路口,誰也不讓誰的時候,失去這種從容,一旦放棄一點的話,就會覺得自己被拋下來,尤其是當手里頭沒有錢的時候,我們真的是很難去放棄機會,或者說給出一些東西。因為,吝嗇它不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它恰恰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精打細算到極致就是吝嗇嗎?表面上,吝嗇其實就是因為我的錢不夠,所以我就特別謹慎的去花那個錢。它后來變成一種習(xí)慣。
有個吝嗇鬼的故事是這樣的,說他掉到水里頭了,從那船上他掉下去了。人家說:“把手給我!”人就要救他嗎,他就不給,然后說:“我把手給你”,他就…他習(xí)慣性的要別人家給他,他不能給別人,因為他一旦給,它就意味著就是一種是恐懼和災(zāi)難,他只有獲得或者說不給,這才能給他一種安全感。
這叫習(xí)慣,或者稱之為叫業(yè)。你可以很有意思的看到一些過往的一些經(jīng)歷。比如說:有一些老年人,他年輕的時候,就是很節(jié)儉,單位呢,分一個東西之后那個塑料袋他都不會扔。結(jié)果呢到兒女家去住的時候,兒女家就房子恨不得10萬塊錢1平米的時候,他滿大街檢各種塑料袋堆在那,就理論上來說,有一個房子,五萬塊錢一平米的話,你在上面五萬塊以下的東西,都是對這個空間的貶值,他放垃圾袋。
但是呢,因為他由于年輕的時候過過苦日子,所以他就對于這種扔?xùn)|西是有一種強烈的恐懼的。他不會去從容的去計算,我不扔這個東西,或者甚至是從外面檢一些破的東西,放在這個家里頭的時候,第一,它的效果是什么,他沒有仔細的想過,也許他從來不會用。就是家里頭有一些東西,其實是放在儲藏室的那些東西,基本上是不會用的。但是我們不愿意去扔掉它。還有我們看到外頭有個東西,覺得它有用,其實根本沒有,我們就把它撿回來。包括我們在網(wǎng)上下載各種東西的時候,等待著將來可以用的,為將來儲存,這樣一種狀態(tài),其實內(nèi)心都是一種非理性的一種焦慮,所導(dǎo)致的。第一它沒用,第二它占據(jù)你大量的資源,最重要的是它妨礙了你去獲得一些新的機會。
很多人都說自己忙,但其實忙恰好是你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現(xiàn)。
當你覺得忙的時候,它一定是不對的。我自己感覺,當我現(xiàn)在狀態(tài)不好,就是特別忙,一定是不對的。不對的在哪呢?第一個你的目標設(shè)立的不對,你目標設(shè)立太多了?;蛘呤?,本來你也可以有多任務(wù)的完成這個事情的,但是由于這幾個任務(wù)同時在困擾著你,使得你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是三心二意的,都沒法沉浸在里頭。所以你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的效率和效果都非常的低下,最后的結(jié)果是你什么都沒做,或者你做的東西微乎其微。
這就是為什么說忙的人和窮的人,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心態(tài)模式呢?因為我們不懂得放棄,不懂得超然于這個忙碌和精打細算之外去看待更長遠的事情,而這一些恰好是導(dǎo)致了我們變成一個窮人和我們變成一個忙人的主要原因。在這一點上來說,一個窮人和一個忙人是一模一樣的。
忙碌和貧窮的人在心智模式上有什么相似之處?什么是帶寬的困境?金錢和時間的稀缺為什么都是管理能力不足的體現(xiàn)?希求立桿見影為什么是窮人心態(tài)的重要標志?為什么有時候真正的捷徑反而是彎路?
最近都很忙,其實這種心態(tài)其實是一種心理貧窮的狀態(tài)。為什么這樣說呢?是因為我們在忙碌的過程當中,其實掉進了事情里面,卻沒有足夠的帶寬去思考比這些事情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說不做什么,比如說做哪些事情是更重要的,比如說如何把那些事情合并等等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需要另外的一種心智和心理能力去做的。
你玩過那個華容道的游戲嗎?
那么寬的東西要通過那么窄的地方,你這個時候,資源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那個帶寬。你要穿過去嘛。但是稀缺的不是帶寬,稀缺的是智力,是一個整體的布局。有的人就看到這個拼命地想過去,不停地試試試試試。這個游戲它挑戰(zhàn)性就在于你必須要有一個想到好幾步以后的這個長遠的考慮,你才可能最終過得去。你就象玩那個魔方一樣,那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只是想著眼前的這一點,怎么過去的話,最終一定會堵死在那的。我們作為時間上的窮人和金錢上的窮人,往往都會陷入一種狀態(tài),因為緊迫、因為焦慮使得我們就希望立桿見影。立桿見影是窮人心態(tài)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說我們輸不起,我們只能夠用有限的資源獲取有限的回報,獲得實實在在的回報,我們不愿意去用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資源,而且是很有限的資源,去爭取那些眼前還看不到,但是過后會出現(xiàn),而且很大的那個回報,這就是窮人心態(tài)的一個根本的標志。無論這個窮人心態(tài)是時間上的還是在金錢上的。
有時候人一忙,時間長了之后,他真的會忘記曾經(jīng)有過的富裕的心態(tài)。他的心是富裕的狀態(tài),很可能會被我們突然出現(xiàn)的這種忙碌給擠壓掉。所以呢,一個富人有可能過段時間他也會變成窮人。一個閑人過段時間他也會成為一個忙人,原因就是,我們并沒有那么強大的擁有富人心態(tài)和閑人心態(tài)的資本。
所謂從富人變成窮人,就是你已有的資源比較充分了,這叫富人,你已經(jīng)擁有了在金錢上的資源,但是你缺乏一種從容和因為資源充足本來該有的那樣一種相對悠閑的狀態(tài)。失去了以后,你就會很著急,你就會氣急敗壞,你就會用種種立桿見影的看似好象能馬上能得到結(jié)果了,就象我們過華容道的時候,“哎喲!”終于以為自已找到那個解決方法了,一下子就過去了,殊不知,馬上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非常短視的一個步驟,根本就過不去。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時間有限,因為帶寬有限,所以我們不愿意去做迂回的,我們不愿意去以曲為直的去做一些事情,同時更不會相信說真正的捷徑是一些彎路。反過來,一些看似捷徑的東西反而是最大的彎路,甚至是死路一條。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一個富人逐漸逐漸地變成了窮人,是什么使他變成窮人?我覺得最根本的是“窮人心態(tài)”。
時間和金錢的雙重的窮人,窮忙活。就是忙忙而碌碌,忙忙就是忙么,最后是碌碌,沒有效果叫碌碌。忙忙是你的行動顯得非常的匆忙,但是你的效果是一種無效果。這個狀態(tài)呢,其實如果反省下來的話,的的確確是應(yīng)該讓自己首先擺脫這種窮人的心態(tài)。
那為什么很多人不能夠擺脫呢?除了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直接以外啊,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拒絕的能力,或者說你要的東西太多。所以有兩個諺語我覺得特別值得分享:Much on the more will lose all。當多還想更多的時候,你就會失去所有的;第二句是:當你失去所有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一點點其實是足夠的。
你不停地想要,要得你想逃。后面那句我覺得更高級
你越減減,損而又損的時候,損到最后你發(fā)現(xiàn)剩下的那一點點其實很全然,很接近終極
有很多。比如說你買書,書永遠覺得是不夠的。:對女人來說,衣柜里面總是缺少一件今天要穿的那一件。對男人來說呢,總是缺少一條領(lǐng)帶,或者總是缺少幾本書。那你就不停地去擴張。但是,我們以前也講到過這事,在飛機上,我發(fā)現(xiàn)當什么東西都沒有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一點點是足夠的,哪怕是一張報紙,哪怕是一本書。
比如說那個微信、微博。我看到一個數(shù)據(jù)我有點不相信,但是后來仔細地觀察了一下,還真是這樣。他說現(xiàn)在刷那個微信,那個叫什么?朋友圈。就看有沒有新的來信和更新,很多人一小會就要去看一下,就他不是說怕失去什么東西,就他已經(jīng)形成了那種癮頭了,這個時間據(jù)說是六分鐘,就每隔六分鐘就看一下。
特別特別忙的情況下,手機不在身邊或者完全忘了這個事。如果你那個手機在手里頭,有這個時間允許,不是領(lǐng)導(dǎo)在找你談話,不是在跟客戶……
最簡單的一個現(xiàn)象,你不開車。每次我停紅綠燈的時候,以前我發(fā)現(xiàn)停紅綠的時候,大家都在摳鼻屎,現(xiàn)在都在刷微博或者微信。只要等下來都是這樣,很有趣,不相信的話你可以觀察一下。
洛克菲勒認為他本人和窮人最大的差別是什么?碎片化為什么是窮人行為模式的重要特點?頻繁地刷微信、微博,為什么會消耗我們的心智狀態(tài)?掃除力的稀缺,為什么是導(dǎo)致貧窮的真正原因?
窮人,就要反省自己,到底是什么東西決定了我們成為時間和金錢上的雙窮人呢?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有一種所謂的窮人思維,我們總是把很多的注意力關(guān)注在當下的精打細算的金錢里面,或者是事情上的一件件累積上,不懂得拒絕,不懂得統(tǒng)籌,不懂得超然世外地去思考,不懂得去做更重要而不是更緊急的事情。
刷微博,刷微信的那個時間頻率,平均六分鐘,也有十二分鐘的,也有一個小時的,但是最終大家現(xiàn)在一算起來是六分鐘,你想想這個碎片時間加起來是多少?很多人加在一起可能一天要一個小時以上,耽誤在這個社交化媒體上面,當你每隔六分鐘,就說你每隔十分鐘、二十分鐘刷一次微信、微博的時候,你的心里的狀態(tài)是沒有這種沉浸感的,就沉浸在一個事情里頭的感覺。
洛克菲勒說窮人和富人的差別在于有沒有一種沉浸感,他不說那句話,就說他跟窮人最大的區(qū)別,不是他是首富,別人是窮人,而是他每到一個地方,他五分鐘就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而窮人是一輩子晃來晃去,都不知道該沉浸在什么里頭,這是他的看法。
當我們就是碎片化的去刷微博、微信的時候,你沒有這種沉浸感,你做事的效率和效果一定不會好的。你能想像你能寫出邏輯很嚴密,表述很優(yōu)美的這種文章來嗎?你能想象你哪怕是你煎一個雞蛋,你做一頓早餐,你每隔六分鐘刷一次微博的時候,你能做出很好的早餐來嗎?不可能的。就這個他最大的消耗是我們對我們的心智狀態(tài)的消耗。
還有一點,我經(jīng)常采訪企業(yè)家的時候,我要問的也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每天早晨醒來,有沒有東西讓你醒來以后,你本來不想起床的,結(jié)果呢,你一想起那件事情你馬上就起床了。你的工作當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有些企業(yè)家他是有的,一下子就覺得他要去干一件什么事情,這個事情昨天晚上還在很興奮,今天一起來……或者你去看一本書啊,你一本書你沒有看完昨天,你想起來你要把他看完,是吧?;蛘咭患虑槟阋呀?jīng)做的很投入了,很有沉浸感了,昨天不得以你要睡覺,但是你醒來的時候,你就馬上想去干,有沒有這樣讓你興奮的事情,這是第一。
第二,晚上有什么東西讓你不睡覺的事情,那就是讓你感到困惑和焦慮的事情。
現(xiàn)在都是微信和微博,現(xiàn)在很多人就是這樣啊。
現(xiàn)在好了,早晨當你不想起床的時候,不想干什么,想再睡一會的時候,突然讓你拒絕睡個回籠覺的誘惑,那就是把手機拿過來。你一下子你就有這種沖動了。還有就是晚上讓你睡不著,本來你想睡的,一刷,兩個小時過去了。你想想就我們作為一個人,早晨醒來也有很興奮的事情,晚上,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個東西,那種沉浸感,最后被搞成這個東西了。其實碎片化也是窮人行為模式的一個特點。就是時間碎片化,金錢碎片化,就窮人是不可能大手筆花錢的,哪怕是他有限的錢。比如他手里頭有一百塊錢,他敢不敢把這一百塊錢花出去,一般不敢。他會這次花五分,明天花一毛,就是用這樣一種狀,肢解了這一百塊。就你的資源本來是稀缺的,結(jié)果你對這種稀缺的恐懼,使得你的行為,不管是投資行為、你的消費行為等等,你的工作,都變得碎片化,這也是一種窮人心態(tài)。
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說的,很多人用自己有限的一點點時間和金錢去上網(wǎng),去跟人交往,去學(xué)習(xí),最后得出一個結(jié)論:我們的貧窮來自于社會的不公平。然后就心安理得了,是吧。其實他們都錯了。窮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為長期的貧窮失去了擺脫貧窮的智力和判斷力,也就是說失去了一種富人的心態(tài),染上了一種窮人心態(tài),你剛才說的閑人,其實是一種時間上的富人?;蛘呒词顾麤]有多少錢,他心里頭他不焦慮,不急促,不碎片。過去有個對聯(lián)叫: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那是文人的那種心態(tài),所以有書才是真富貴,你現(xiàn)在能夠讀書的人,我覺得他就是個富人。帶著一種沉浸的、甜美的這樣一種感覺讀一本書的人,他實際是個富人,也許他沒有多少錢啊。起碼他在時間上,他沒有那種局促感。我們生活當中現(xiàn)在最稀缺資源是一種分配的感覺,或者說是一種局促感的反面,這個東西我們越來越少,如果你有了這種分配的感覺、從容的感覺,也就是說一種閑人的感覺的話,你在分配金錢和分配時間的時候,你能夠比較長遠地去調(diào)配這個時間和金錢,你能夠不是這種立竿見影地去做事情,這是一種真正的閑人,或者說是一種真正的富人。
我們囤積的這個機會越來越多了,我們每天就獲取、獲取、獲取,而且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不斷地獲取。但是呢,你沒有這種刪除的能力,或者這種意愿都沒有,勇氣更沒有。而當你缺乏刪除力的時候,你就會被大量的碎片、沒有價值的資源所占據(jù)。什么叫沒有價值的資源,就是垃圾。這種刪除力、掃除力的稀缺,導(dǎo)致我們的真正的貧困。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而又損。
在一個豐富的年代,在一個好像機會很多的年代,很多的餡餅如果你沒有刪除力的話,他充其量只不過是你生命當中出現(xiàn)的陷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