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朋友的推薦下,我觀看了《百萬美元寶貝》這部十多年前的奧斯卡獲獎影片。隱約很多次在點播欄里看到這題目,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略帶香艷的劇情片,所以無數次錯過。所以開篇是是一場拳擊,我也是沒有想到。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直以來不敢看這種彌漫著濃濃陰暗色的現實影片,隱隱感覺不安,敢看這種影片的感覺,就好像小時候,不敢看的醫療雜志。至今還記得,家中有一本醫學雜志,封面好像是人體內部的構造。這本書被我死死的壓在很多雜志的最下面,仿佛只有這樣,才能平復內心的恐懼。觀看這類影片,就好比旁觀一場手術,眼睜睜看著撕開的傷口。真實的感受到生命里每一種無奈和痛楚。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朋友說,他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逐漸理解。我看到的是,每個人都不能決定他人的價值觀和選擇。有許你認為她應該平凡的活著,可是她卻寧愿曾經燦爛的燃放后死去!也許你認為他的目標可笑,想要幫助他擺脫執念,可是,如果沒有了執念和無法實現的理想,他也許如行尸走肉。沒有人有義務去改變朋友、摯友、親人的價值取向,他用自己的方式生存并從中產生了快樂和安寧。當最后蘭基沖破自己主觀意愿,幫瑪吉去安樂死的時候,他失去的自己的摯愛和全部人生的寄托,完成的是瑪吉最后的希望和意愿。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中還有一個片段印象深刻,當瑪吉認為自己獲得成就,給媽媽買了一套房子讓家人居住時,得到的是媽媽的抱怨和妹妹的不以為然。甚至埋怨她作為拳擊手讓家人受到非議。黯然的在加油站看見隔壁車上的小女孩和小狗,對她友好的微笑,瑪吉露出了笑容。有時候陌生人不經意也會帶給你的溫暖,而讓你付出全部的至親帶來的有可能是傷害。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上帝,也可能是惡魔,我不想用我的原則改變你,就讓我們,都勇敢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