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我們怎樣才能通過學習,成為更好的人。
無論在哪個領域中,都會有這樣兩種人,一種就是泛泛之輩,雖然在他所在的領域里有一定的專業程度,但是在這之后就開始停滯不前了,進步也就隨之停止。另一種人就就是我們的所謂的“大師”和“高手”,他們通常都處在高度競爭的環境里面,并且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不斷的在引領這個領域進步。
首先,大家可能聽說過所謂的“一萬小時法則”,這個法則可以所示成敗都在“一萬”上面,為什么要這么說呢,“一萬個小時”是一個很好記得整數,很大程度是因為這個明確的數值讓這個法則被大家所熟識,所了解。然后許多人因此相信只要我努力的聯系一萬個小時,我就能成為高手!這個講真,的確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希望。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會說“我的天哪,要這么久,要1萬個小時才能變成高手哦…那還是算了吧!”其實有些人往往沒有了解這個法則背后更加深沉的一層原理,也就是刻意練習。
其實我們身邊不乏已經花了超過一萬個小時,但是還是顯得很業余,很low的人。很多人其實都已經無形中都花了超過一萬個小時的時間在某一件事情上。但是就算這個樣子,還是永遠是一個“業余愛好者”,還是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嘍嘍。這個原因就在于,這樣子的練習,并不是所謂的刻意練習,這個對于技術的進步真的是毫無意義。我們可以借用安德斯《刻意練習》里的說法,把這種練習法稱之為天真練習法。這種練習能夠讓你學會某一樣事情,但是他無法讓你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更不用說成為一名所謂的高手了。
常見的天真練習法:怎樣才能成為ps大神?那就每天瘋狂的用ps去做,去看教程啊!怎樣才能提高數學成績?瘋狂解題就好了啊!有沒有發現,無論我們面臨什么問題,我們的自覺都是依靠這種練習法去突破,但是結果往往是,考試永遠都是低空飄過,ps也就比新手稍微好這么一丟丟。這個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刻意練習”產生的結果。
那么我們要怎么樣培養刻意練習呢?
刻意練習首先需要我們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而且更重要的是,整個訓練過程都必須以“目標”作為導向,而不是以“知識”作為導向,什么意思呢?舉個例子,你如果想要在數學學科上取得好的成績,你就要以成為“全班數學第一”為目標,而不是以“我要精通代數和集合”為目標,因為在成為最強的過程中,你自然回去獲取所需要的知識,而獲取知識卻不一定能夠把你變成最強。
刻意練習法還需要即時回饋,身邊都是比你厲害的人,和他們比較過后,你就能發現我們自己的弱勢在哪個位置,接著通過向厲害的人請教,并通過他們的建議,總結出克服弱勢的練習方法,就能非常精準的針對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加以練習。也就是說,讓自己處在一個高手如云的環境,并且找到一個好老師,讓自己不管做什么都能得到即時的回饋。高手能讓你知道自己的不足,而老師可以告訴你該怎么強化自己的優勢,補足自己的劣勢。即時回饋是刻意練習法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然后刻意練習需要我們高度專注,我們要做很多各種枯燥,重復性很高,但是卻是很必要的練習。拿考試為例:優等生和差等生有很大的差別,原因就在這里,優等生每天都要做大量而且高度專注的訓練,像針對性的刷題,背公式,每天練習這個題目好幾遍,直到吃透;而成績平平的人就是刷題刷題刷題,沒有高端專注的訓練。
刻意練習還有最后一個要素,就是脫離舒適圈,有時候也不是我們本身的意愿,而是因為對手實在比我們強大太多了,讓我們不得不去提高自己,也是因為這樣,才能讓我永遠處于不停學習的一個狀態,為什么業余愛好者永遠是業余的,一個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安于現狀。比如說打球,業余的人覺得我打球打得開心,有運動到就好了,這當然無可厚非,畢竟你本來就是打球,提高身體素質,有沒有要成為職業球員,但是很多人在自己專業的領域上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仍然是使用業余愛好者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專業,尤其是在領域里呆的越久的人,就越容易調到這樣子的陷阱之中。我們現在也經常說一個網紅過氣了,所謂的過氣,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安于現狀了。換成任何一個領域都是一樣的,只有不安于現狀的人,才會不斷地持續進步。在舒適圈和恐懼圈之間,還有一個恰到好處的學習圈,找到那個學習圈,并且待在那邊,這就是持續進步的秘訣了。
世界上是沒有天才的,那只是旁觀者只看到結果之后,妄下的結論罷了,所有的高手都是通過這樣無數次的“刻意練習”才能成就的。反過來說,我們在任何領域想要成為一個高手,只要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就一定能夠達成,就只看你有沒有想要“刻意練習”了。講真,刻意練習真的有改變人生的潛力呢,任何想要在自己的領域有所突破,想成為高手的人,真的需要靜下心來,去做刻意練習。
這個就是我今天想要寫的內容,我做了一個自我反省,希望看完本文的你,也能夠領會其中的真諦,覺得本文好的話,可以動一下你 小手指將他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