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離職辦交接的時候,接替我的女孩,總不斷地詢問部門的歷史,以后未來的方向。既使我一一地交待了,但她依然很惶恐,總擔心忽略了什么以致今后的工作橫生枝節。她以為這之間有什么模式可循,其實不過是主動地思考問題罷了。
我們各自的世界,與他人眼中的世界,獨一無二的思維風格,與模式化的經驗之間,是道難以跨越的溝渠。每個人都專注自己的那片天地,以至于不相信“傳奇”不過就是簡單地做自己,忠于自己的喜好,再加那么一點點幸運。
《貝利:傳奇的誕生》,是一部讓人熱血沸騰的個人傳記式電影。作為一個非足球愛好者,也依然看得熱血沸騰。
在巴西的某個小鎮上,貝利那時候還叫迪科,在放學過后的擦皮鞋勞作中,哪怕用面料自制足球,也依然不忘和小伙伴們來一場酣暢淋漓的路邊足球賽。影片一開始,就將貝利對足球的熱愛與生活的現狀和盤托出,這也是本片的基調之一。
在那個全民熱愛足球的國度里,有一個恥辱性的大事件發生了,看完1950年世界杯的眾人垂頭喪氣,貝利看到自己的父親滿臉淚痕,安慰他道:我會為巴西贏一次世界杯,我保證。父親沒有說什么,只是摟著他的肩膀,一步步地走回家,那時他們只能通過收音機聽賽況,父親受傷退役后只能在診所做保潔維持家用的現實也擺在眼前,對于整個家庭來說,選擇足球就像是父親的那條傷腿,必定行走艱難。
貝利跟隨媽媽來到富人家擦地板,在那里被取了一個眾人皆鄙視的球員名字“貝利”。在一場對于他們來說真正意義上的足球比賽,為了不遭嘲笑,沒有足球鞋的他們偷了花生販賣,結果買來的鞋子過大不合腳。上半場的比賽顯而易見地落敗了,貝利想象自己身在破爛不堪的貧民窟,在光和影的轉換中,他好像看到了那時自由、奔放、快樂地踢足球的自己。他脫掉鞋子,完成了第一次蛻變,進而獲得了全場歡呼,也開始接受了“貝利”這一綽號。
第二次蛻變,源于小伙伴的意外過世,內疚自責的貝利不再觸碰足球,決心好好學習??山K究還是抵擋不住父親用芒果演練的誘惑,在共同做完保潔休息的片刻,貝利在父親的指引下,完成了日后成為球王的基礎性訓練。這部分講述的是,自我的掙扎與熱愛之間的抉擇,也是源自生命的考驗。
第三次蛻變,發生在貝利加入少年隊后,因模式化的訓練受限且不被認可,打算坐車回家,巴西前國腳布里托來到車站開導,講述了任加文化的由來,以及此種球技受限的源由,貝利最終沒有踏上那列行駛而來的火車回家。這一次的蛻變,讓貝利對于自己的球技有了更深層次的把握,通過進球受到了教練的支持,也注入了自信的力量。
第四次蛻變,源自世界杯期間與瑞典隊的決賽前夕,被羞辱、教練方寸大亂,貝利號召大家一起將足球顛至燈塔,凝聚了整個團隊的力量。貝利從動搖、缺乏自信、不被認可成長為鼓勵眾人的核心成員。
每一次蛻變不過是離那個更完美的自己更近了一步。也許,這就是貝利想要告訴我們的傳奇:不過是一份幸運——有家人的支持、父親的指引、前國足的慧眼識人,外加一個永不放棄、堅持的自己。
這就是電影的力量,它不是一部球王養成記,也不教你踢球的技法,而是一種力量,指引你去做自己,忠于自己的喜好。
工作也大抵是如此,它沒有模式化的教程,每家公司的文化、歷史都不一樣,每位員工能發揮的能力也各有千秋,首要的不過是自信、努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