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最先只是用于充饑,后來在生活中,人們逐漸發現,不同屬性的食物,對不同的病痛有不同的效果,有的可能加重病情,有的可能緩解,甚至治愈病痛。比如,有人因受到寒邪的侵襲而腹瀉不止,如果這時食用鴨肉。梨,和絲瓜等性屬寒涼的食物,腹瀉就會更加嚴重;相反,如果食用一些姜,大米粥,蘋果等溫補食物,腹瀉就會漸漸好轉。
人們常說,飲食有些葷素搭配。“節”的含義有三:一是節制,指節制食飲,即不偏食,不嗜食,不多食;二是節律,指飲飲食要定時定量;三是節忌,就是要忌口,身體不需要的,對病情有妨礙的,不清潔衛生的飲食都要禁忌。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的,就是不主張食得過飽。古人說,“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數,二者小便數,三者擾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養,五者多患食不化。”因而主張少食勿飽,并認為少食可以長壽。
現代養生家們認為,經常飽食,會使胃腸負擔加重,消化液的分泌供應不求,以致引起消化不良。再者,每餐過飽,會使血液過多集中在腸胃,而使心,腦等重要器官缺血,以至精神困乏,冠心病人還會引起心絞痛發作。長期飽食,攝入量超過身體的需要,就會變成脂肪貯存在體內而肥胖起來。
人一旦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就會接踵而來,并常誘發膽囊炎,膽結石癥。現代科學認為,連續長期飽食,會使人未老先衰,折損壽命。因此主張平時吃飯不要過飽。
通過把食物發熱量減少到維持人體正常體重所要求的1/3,但其在成分中保留全部必要營養物,就可大大延長人的壽命。但要說明一點,腦力勞動為主的人,宜少吃長壽;體力勞動為主的人,能吃也可健康長壽。
《內經》說的“膏梁厚味,足生大疔”意思是說吃肥厚甜膩的食物,易引起癰疽毒瘍等疾病。因而《醫學心悟》明確提出:“莫嗜膏梁,淡食為最”。就是說多吃素食。素食是指的粗糧,蔬菜,“素食為主,葷素搭配”是人類健康長壽秘訣之一。“飲食有節”對人體健康長壽極為重要,而人們往往對此忽視。總的來說,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能吃得過飽,飲食不要太咸,少吃肥膩厚味,不要暴飲暴食,多吃水果蔬菜粗糧,要根據自身的體質,選擇相應屬性的食物。就是說,你是寒體質的人,要多吃溫熱的食物,你是熱體質的人,就要多食用寒涼的食物,這樣一來有利于你身體的健康了。可見,“飲食有節,正確選擇”
確是一條很可貴的長壽經驗。
要想健康長壽,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求人們生活要有規律,也就是說,起居有常。該休息的時候必須要休息,該吃飯的時候就得吃飯,該散步就散步。
戒驕戒躁,注重道德修養,至于道德與長壽的關系,孔子最先提出了“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
”的觀點。孔子認為,堯,舜,禹之所以都活了百多歲,就是因為他們有高尚的品德。老子提出了去私心,去貪欲,知足常樂的問題。《內經》從醫學角度分析古代百歲老人長壽的訣竅時指出:“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德全不危”即孔子,“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健康往往是讓人得手不易。所謂的生活健康有益于人的長壽和增壽。
曾經一位104歲的老爺爺曾在媒體的訪問中透露出他長生的秘訣,我們將其總結為三個字——規律性。
其道言無規矩不成方圓,行規律方可長生。如今在這個充滿壓抑的年代、燈紅酒綠的都市中,只有規矩可言,卻忘乎了規律。
世界衛生組織對影響健康的因素進行過如下總結:
健康 = 60%生活方式 + 15%遺傳因素 + 10%社會因素 + 8%醫療因素 + 7%氣候因素。所以說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積極地去改善我們的生活規律
第一、合格的膳食
什么樣的膳食才能稱得上是有規律的呢?
1.時間:準時(按時)吃飯,人身體中最能接受消化的時間為早上7:00左右,中午12點左右,晚上7點左右。
2.食量:一個人吃的東西多少是與消化成遞減關系的。你吃的越多消化的越慢,消化的越慢,胃吸收就會逐漸消弱。所以說一個人要把握食量,達到適飽就行。(請勿暴飲暴食。)
3.膳類:均衡的食物。切勿多吃肉,不吃菜。多吃蔬菜能增強身體中的有機質,能夠抗拒高血壓、氣管堵塞等多種疾病。
二、適量的運動。
1.每天堅持45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達到身體各部位的增強,有助于保持健康的體質,還能降低患碳高血壓、二型糖尿病,結腸癌乳腺癌和骨質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2.運動過程中還能鍛煉肺部(鼻子)的呼吸作用,還能在運動中調節心理平衡,降低壓力,改善睡眠等作用。
3.運動過程中,人體通過流汗排出毒素。
三、戒煙酒
通常吸煙的人肺部都會變得很黑,以至于運動時大力的喘氣,甚至還會引起哮喘病的發生。這是肺部損耗過程中的一個現象。
【盡量少抽或者戒掉煙。】
常言,酒入愁腸愁更愁,酒不僅傷腸還很傷胃
【飲酒可轉為喝茶,不喝酒少誤事,喝茶還可以養生】
四、正常的心理
保持一個正常心態,理智應對生活壓力,自信的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還能對生活社會有很大貢獻。
五、好的習慣
①吃水果(吃飯前1小時左右 )。②開窗換氣(9~11時和14~16時)。③鍛煉(15~16時或晚間)。④洗澡(臨睡前)。⑤減肥(飯后45分鐘)。⑥刷牙(進食3分鐘以內)。⑦睡眠(23時前最佳)。⑧護膚(睡前)。⑨喝茶(飯后1小時)。⑩喝牛奶(睡前半小時)。縱觀我們這一生追求,無非就是年輕求發財,而老了之后則求長壽。相比財富,壽命更加可貴,這是用金錢也不能買來的福氣。
我們來看看自古以來長壽者都有些共同特點:
1、眼睛有神
太乙照神經中說“目有神光者壽”。眼瞼屬脾,眼角屬心,眼白屬肺,黑眼球屬肝,瞳孔屬腎。眼睛無關大小,也無關長短,眼睛明亮、清澈、神采奕奕,這樣的人容易長壽。
2、牙齒堅固
《太乙照神經》中說“齒排齊堅固者,為長壽”。牙齒與腎臟的功能密切相關,牙齒健康與否,直接反映出腎氣強弱和骨氣的充沛與否。
3、眉毛長
過了50歲如果眉尾出現幾根眉毛越長越長,一般認為是高壽者。眉毛被稱為保壽宮,它與人的生命有著直接的關系。神相全編中說道“眉毛長垂,長壽無疑”。就是說眉毛高長而眉尾下垂的人長壽無疑。
長壽有哪些好習慣?
1、營養均衡
要注重營養的調節,一日三餐要保證飲食均衡,營養充足,葷素搭配。這樣才能夠保證身體的補充,避免出現營養缺乏的狀態。而且也能夠讓腸胃更加舒暢,提高消化功能,吸收足夠的能量,讓身體更加健康。
2、保持運動
如果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有助于提高人體抵抗力,避免多種疾病,身體越來越健康,自然壽命也會得到延長。根據許多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人往往比沒有運動的平均壽命要高很多。
因此大家如果想要讓壽命更長久,要適當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調節內分泌,促進生命的延長。
3、良好的生活環境
如果每天都生活在一個比較惡劣的環境,污染嚴重,臭氣熏天,不僅會影響生活的質量,也會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影響人們的健康。
如果想要延長壽命,那么就要遠離這些惡劣的環境,多到空氣良好的環境鍛煉身體,比如公園,操場等等。如果是上班族,可能長期都生活在城市中,可以在周末的時候開車到鄉下,享受清新的空氣。
4、知足樂觀
老年醫學家對年齡在95~107歲之間的猶太人考察后發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對人生持有樂觀向上的態度,幽默感十足。樂觀是長壽老人的精神支柱,他們從不輕言放棄,能很好得適應人生的每個重大轉折點,接受失敗和挑戰,笑對老齡化進程
5、注重睡眠
很多人不注重睡眠,往往會導致身體過于疲憊,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出現疾病。如果能夠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都能夠讓身體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身體機能也會越來越好,新陳代謝能力也會相當有效率,從而能夠排除人體毒素,保障好身體的健康,人的壽命自然就會越來越長。
健康長壽吃什么比較好呢?
1、粥
從飲食習慣看,長壽老人無一不喜歡喝粥。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兩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兩分鐘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2、小米
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體弱生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
3、玉米
玉米,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醫學家研究發現,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谷物醇、維生素E,所以不容易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4、含硒食物
蘆筍,大蒜,腰果等都含有微量硒元素,食物中人體吸收的硒很少,我們可喝點綠茶,綠茶中的蒿坪毛尖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硒含量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等多種功效。在我國紫陽富硒基地,有數萬畝茶葉種植地,這里的蒿坪毛尖由于其含硒成分高達綠茶之最,比一般食物高出5倍,深受養生人士的熱愛。生活中建議每天早晚一杯蒿坪毛尖,防癌抗癌、延年益壽
5、每天吃兩把堅果
哈佛大學的研究者通過3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與不食用堅果的人相比,食用堅果的人其死亡率會低20%。其他研究表明,含有堅果的飲食能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20%,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就以中醫理論說一說吧,各位,愿看就看,不愿看請便
因為中國古代的醫學理論認為人體的陰陽保持中和才會取得平衡,不會生病,若陰陽失衡,則疾病必來!中醫大夫有持中守一而醫百病的說法!意即身體若無陽燥又不陰虛,一直保持中和之氣,會百病全無。
所以《尚中》《中和》才是中醫之《中》的真正含意!
生存環境很重要,若然你生長在一個,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鳥語花香,幽谷香蘭的自然環境,對生存,健康長壽,肯定有一定的幫助,反之,空氣污染,吵吵鬧鬧,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想想吧!
心態,最主要就是這一點,要是沒有良好的心態,怎樣的說法也沒用?自己的心靈保持平和,不爭一時之氣,不論短長,不計較一時得失,每天開心快樂,對于健康長壽,有一定的幫助
家庭的和睦,比什么都重要,長輩兒孫,各有各的活法,不敢議論別人的家事,但可以以平靜的心態分析一下,也可以,唐寅不是有一句?地宅方圓人不在,兒孫長大我難留……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用惶恐不用愁,放開胸懷吧,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過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強大
其他不說了,健康長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對于藥物我一點都不牽強,遠離各類保健品,以蔬代藥,反季節的蔬果小碰一點,,正常生長的作物,可以每天新鮮,考慮考慮,沒什么,其他的了,煙酒,小碰,為妙,,有時,應酬方面的活
沒辦法,其他作息吃用各種各種生活方面的話,自己節制一點就可以了,愿各位,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肯定健康長壽。這是一個人們較關心卻認識不一定恰當的話題。筆者也常常思考這個古老的難題,這里與讀者朋友說一說我聽到的以及本人對壽命及健康長壽的理介和建議。個人意見僅供知識性、趣味性以及某種科普學術參考。1. 人的壽命和長壽的說法。(1)人類壽命的理論值與實際壽命相差甚遠。過去科學家們對人類壽命的共識是120歲,最近生命科學家最新研究是125-175歲。但目前世界各國人口平均壽命遠低于理論數,如世界人口壽命冠軍日本予期預命為84.2歲,中國76.4歲,而排在世界壽命183 位的萊索托僅52.9歲。(2)影響人類壽命的主要因素。這個話題相對復什些,影響人壽命有如下說法:①有人研究說,動物的壽命大多達到理論預期數,而人類普遍達不到的一個理由是:動物都是腹式呼吸而人類是胸式呼吸。因此,近年耒關于順、逆腹式呼吸養生法比較流行,宣傳也多了。其實,我覺得人類是立式動物,胸式呼吸有利于站立勞作和行動,同時胸式呼吸使胸部起伏利于健美和視覺美感等需要。腹式呼吸確有養生的價值,筆者曾建議睡眠時在床上練習或養成睡眠腹式呼吸的習慣。②人的壽命有學者說,人一生下耒體內己有一“生命長度線”,基本上已確定了這個人的壽命,以后的改善修正對壽命改變相對有限些,這個說法不一定能站住腳,但用基遺傳因理論尚可有一些解釋。不過長壽的遺傳是有限的,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的影響指數遺傳僅占15% 。 ③人類壽命與生活條件、生活方式、地理環境、經濟發達程度和醫療進步有密切的關聯,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綜合因素。我國剛解放時人均壽命不足60歲; 發達國家和地區人的壽命普遍較落后的國家和地區要長一些……(3)長壽的概念沒有統一說法。人活到多少歲稱長壽,還真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中國歷史上有彭祖800多歲、陳俊443歲、李清云256歲的傳說。就近代,我國的將軍中呂正操壽命最長為105歲,國際上有正式記錄的最長為117歲。綜觀中國大江南北,80歲以上老人太多太多,90歲以上顯然少多了,100歲以上就更少了,江蘇百歲老人4000多位,估計是百歲老人最多的省份了。有人說85歲可稱是長壽了,筆者覺得90歲為長壽較合適些。 2. 長壽的意義和如何長壽。雖然人人都有長壽的愿望,但人類壽命如同自然界一切生物一樣,五個手指有長短,對待壽命要有正確的理介和面對,一方面期望長壽,同時又要任期自然樂觀對待。(1)追求健康,壽命由“天”。我們人的一生,學習、工作和生活追求的是進步、成就和快樂幸福,而健康是前提,是基礎。長壽,應該說健康長壽才具生命價值。①人活過國家平均年齡已不算遺憾了,當然長壽一點是好事,現代老人一定要明白:健康是對子女最大的支持和幫助,也是對自己的首要要求。長壽,健康長壽才是給子女們最好的精神財富,如遺傳好的基因、心理好的暗示等。②不要追求沒有健康的長壽。大病長壽,沒有質量的長壽尤其沒有尊嚴的長壽,其實對人對己都不利。有的人得了重病治療是合理的,但切勿過度治療去延續沒有價值的壽命。(2)如何健康長壽? ①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長壽的影響指數中,遺傳占15%、社會占10%、醫療占8%、氣候占7%、自我保健占60%”。這是一個正確的結論和對如何健康長壽的最好回答。②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四大基石正是我們健康長壽的指南: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③我的生活習慣一說:一日三餐定時定量,碳水化合物即米面加雜糧與蔬果比各50%,有時1-2兩白酒;喝水排毒較講究;每周運動六次,三次快步走路鍛煉各1小時,三次打乒乓球各1.5個小時;曬太陽每天不少于半小時;睡眠定時,不少于七小時;勤動手、勤動筆、勤動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