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宮崎駿導演,2004)的配樂時,為了專注于作曲,我一直待在小淵澤的錄音室。具體而言,我每天的時間大致分配如下:
早上9點45分,在手機鬧鈴聲中醒來。喝杯咖啡,10點到附近山上散步1小時左右。
11點半左右,享用早午餐。沖個澡后,12點多進錄音室。專心作曲到晚上6點。6點用餐。
無論肚子餓不餓,強迫自己一定要吃晚餐。7點半再回到錄音室內作曲,直至凌晨12點或1點左右。接著,喝酒緩和緊繃的神經,做做伸展運動放松身體。
躺在床上看書,準備就寢。大約凌晨3點半至4點左右入睡。
若再認真一點,也可以不吃晚餐一直做下去,或徹夜趕工。但是,這么做的后果將導致負荷過重,隔天的效率一定會降低。
作曲家如同馬拉松選手一樣,若要跑完長距離的賽程,就不能亂了步調。借助固定的步調,制造出容易保持專注的工作環境,并且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如此一來,就幾乎不全受到情緒起伏等因素的影響了。
10天內寫出11首三管編制的交響樂團版配樂,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就是如此實現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久石讓《感動,如此創造》
因為宮崎駿的動畫作品,而知道了”久石讓“,我對音樂不大懂,但宮老的動畫中配樂都極其感人,畫面感極強,這在我看來,大抵就是好的音樂了。而久石讓這位音樂大師,在他的書《感動,如此創造》中詳細、誠懇而謙虛得訴說了他在創作中的一些想法。今天,看到這一篇《心靈的基本建設始于規律的生活》。
久石讓的規律,在于他對自己工作的嚴格要求,每天定下的時間,必定是要去遵循的。該起床,該寫作,該吃晚飯,哪一件都不能耽擱。盡量減少天氣、懶惰、情緒而造成的影響。在完成大量的工作的同時,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身體。
這種規律,并不是重復,因為他的腦袋里總會有新的想法、靈感出現,音符在腦中跳動,躍然紙上。這是所謂重復與規律的一點區別。你是規律的?但恐怕你也是重復的吧?
大師有大師的生活方式,大師可以9點45起床,可以想熬夜就熬夜。但倘若給你同樣的自由,你真的能做到每天堅持同樣的時間表,去強迫自己完成工作量,而不是像寫寒假作業一樣,堆到開學前一天草草了事嗎?不能。
大多數人其實更適合在更嚴苛的環境下工作,比如朝九晚五的企業,比如底薪低,但提成高的銷售行業。相對時間自由的職業,可能并不適合所有人,自由職業者,聽起來很酷很爽,但并不是誰都合適的。
長久地堅持一件事,輕易不動搖不改變。
為了專注于作曲工作,久石讓先生為自己制定合理的工作時間表,并且“貫徹落實”,絕不因為任何事中斷,懶惰閑適之心根本無機可乘。
高中同學Y是一個文青,喜愛文學、繪畫,目前在一家國內知名的語言培訓學校做兼職教師。兼職是后來轉的,之前一直是全職,轉兼職的理由是兼職更自由。想要多拿些工資,就可以多排一些課,想要多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就可以少排一些課。
雖然時間很自由,但這位Y同學從周一到周日,每天早上堅持6點起床,從未間斷。或看書,或畫水彩,或寫作,刮風下雨,天氣寒冷,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擋她按時起床。
這種毅力想必是大多數人所不能及的,工作日起早也就算了,周末也不睡個好覺嗎?不睡到中午簡直對不起自己一周五天的辛苦。我想,倘若一個人能長久得堅持自己的好習慣,不輕易動搖,并在其中滿足于自己的樂趣,那ta的心靈大概可以說是富足的。
人的惰性是很可怕的,一旦你長期堅持早起,卻中斷了幾天,那就難免會想念賴床的時光。一覺睡到中午,真不想離開暖暖的被窩。可是,堅持比舒適重要多了。堅持一個月背單詞,或者不論做什么,相信一定會比窩在床上收獲更大。
當然,我也并不認為起早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好習慣。朋友L,喜愛電影,長期閱讀觀影寫作,是個夜貓子,常常熬到深夜,但在白天就稍顯倦怠。她從不苛求自己早起,但每天都至少寫一篇文章,不管寫什么。
就連我自己也是,在夜晚,大腦更加清醒,也更喜愛看書、寫作,或畫畫。白天的光線太強,不利于思考,常常覺得迷迷糊糊的。所以,人不必強求自己按照別人習慣的時間去生活,但前提是,你有一定的定力,可以規律地工作且嚴格要求自己。
還是貴在兩個字,堅持。堅持閱讀,你的思想會提升,堅持寫作,你的文筆總不會差到哪里,堅持每到一地便尋訪美食,那你總會比別人更能找到好吃的,這是何等的好處啊。
曾經到祖國西部旅行,與人拼車,同行的幾位,到了任何一個地方,都急于吃飯,但對于尋找美食沒有絲毫的耐心,一下車就隨便鉆進一家館子。西北的扯面、炕羊排、酸奶,好吃與不好吃,正宗與不正宗,差異可不小。不過,或許他們并不在意吧。
任何事都不值得你超負荷勞動,命比錢重要。
久石讓先生雖然熬夜創作到凌晨3、4點,但也會睡到第二天上午10點左右才起床,這期間堅持做運動,堅持吃好每一頓飯,堅持睡前看一會兒書。
曾經在面試中被問起,愿不愿意接受長期加班。老子不愿意,當然,這話不能說。就算我自己是老板,我也不愿意長期加班,要強迫自己吃好睡好。長期加班,對身體造成巨大的負荷,而這種傷害,并不是周末睡個懶覺就能補回來的。每天的工作安排按時完成,如果長期不能按時完成,要么是你的能力問題,要么,就是公司的人力安排不妥。
有過高考經歷的人,大概會同意一個觀點,那些年熬的夜,基本都白熬了。我曾經也覺得是不是晚上一定要熬夜看書才能算得上努力,高中時期又必須早上6點多起床,如果熬夜看書,第二天下午的課基本上都睡過去了,結果就是,晚上的時間虛度了,白天的課也耽誤了。
那時候宿舍的人晚上下自習以后都會打個小電筒,在宿舍的陽臺看書,躲避宿管的檢查。現在細細想來,確實沒有必要,過猶不及。那時,班主任曾經很認真地教導我們,說晚上不要熬夜看書,中午一定要睡午覺。然而我們不聽,我們一定要做別人眼中最努力的孩子,就算考的不好,至少別人還會說,他已經盡力了。回憶起從前的種種,現在覺得有些可笑,但年少時誰沒有可笑過呢?超負荷的勞動,有幾分是有效的,這是要思考的。
原諒年少的自己,同時要提醒現在的自己,努力,只要自己知道就好,不要裝給任何人看。工作也好,學習也好,效率才是最重要的。熬過的夜,總要白天彌補,這是必然。少吃一頓早餐沒關系,但總有一天會讓你體力不支。
我曾經不在意吃早飯這件事,有時不餓就隨便應付過去了。后來有一天,午飯時間還沒到,突然渾身無力,連腳步都挪不動,餓的。勉強下樓買了個面包狼吞虎咽,這才回過神來。記住,任何一頓飯都要吃飽,你再忙,也不會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把飯吃好,才能更好地工作。
有一個曾在4A公司工作過的女士,為了工作,連續3、4天不睡覺是常事。工作了4年后,她跳到了甲方,不用看客戶的臉色,也從來不用加班。我沒有在4A公司待過,神一樣的4A員工真的都是3、4天不睡覺的么?保佑他們健康長壽吧。
我們無疑都要努力奮進,但也要珍惜生命、保持健康。每當出來一篇雞湯文,說某某成功人士常年加班終于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不要忘了,更多的新聞說的是,某某白領加班猝死。要當心。
我的母親常年勞動過量,如今頸椎病嚴重,常常夜不能寐。上個月不得不從兼職的工廠里辭職了。迫于養育兒女的壓力,父母們都很拼命,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有可能,真的想請父母們、兒女們,都給自己適當休息的時間。命,比錢重要。
心靈的基本建設始于規律的生活,規律而富有創造性,大概是較好的生活狀態了。但大多數人需要為生計奔忙,許多糟糕的狀態是被迫的。不過,只要手頭的事情還未造成生死攸關的可能,還是強迫自己“規律”一些吧。
點擊可查看久石讓先生《感動,如此創造》一書中 《心靈的基本建設始于規律的生活》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