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時:在一定的時候,在適當的時候
習:練習、實踐
孔子說:學習知識后在適當的時候去練習,不也覺得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過來,不也感到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風度嗎?
怎么學:
1. 學習的內容:五經六藝。五經:詩書禮樂易;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2. 學習的方法:學思并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 學習的目的:培養德行。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有子:有若,孔子學生,比孔子小33歲。在《論語》中,孔子的學生一般稱字,唯獨有若和曾參稱子。
孝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有子說:孝順父母、敬愛兄長,但喜歡觸犯上級,這樣的人是很少的。不觸犯上級,但喜歡造反,這樣的人從來沒有過。君子要在根基上下功夫,根基牢固了,人生之道就會產生。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為人處世的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說話悅耳動聽、表情討好熟絡的人,很少有真誠的心意。(但并不代表完全沒有)。
在當今社會,巧言令色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別人的尊重;但是不管怎么樣,內心一定要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