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喜歡安逸,難道就該死嗎?

問出這個問題的,是我的一位朋友。

這位朋友是個很簡單的人,簡單到她成長至今二三十年的履歷不用一千字就能講的明白:

198x年出生在一個中國地圖上連一個小點點都算不上的三四十線小城市。

在不知名城市非重點小學、初中、直至讀完高中,留在省內讀了一所二本學校的普通專業。

畢業后就留在省城,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養活自己之余還能存一點救急錢。

然后遇上了現在的男朋友,不高也不帥還沒錢,但對她好,有一塊給一塊,有十塊給十一,砸鍋賣鐵也想讓她過得好一點。

已經走過了談婚論嫁的步驟,準備過幾個月挑個良辰吉日把自己拾掇拾掇嫁出去。

父母在跟前,男友在身邊,工資不少工作不多,生活安逸舒適。

但她卻開始慌了。

年前參加朋友聚會的時候,發現以前那些同學都在大城市里打拼,只看朋友圈都感覺生活非常精彩的樣子,每天分享各種各樣的心靈雞湯,都教導人們努力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定要努力拼搏。

唯有她整天只在朋友圈里發貓啊狗啊的,下班和男朋友吃吃飯,周末還能睡個懶覺看看電影。

有種還沒有過努力拼搏,歲月就已經靜好的感覺。

她很慌,尤其在那天看了我的一篇文后,就慌不擇路的跑來問我她是不是也該放棄安逸去闖一闖。

老實說,我看到是她來問我的時候有點懵。

因為其實她是朋友圈子里很多人羨慕的對象,羨慕的點并不只是她生活安逸,而在于她發自內心的享受安逸。

她說自己整天只發貓貓狗狗,是因為她在當地的流浪動物收容所做義工,每周一次。

說自己工作不忙,但其實她即使再忙也從不在朋友圈唉聲嘆氣。

說自己整日只和男朋友一起吃飯,但其實這對情侶的甜蜜和怡然自得幾乎是不刻意表達也要滿溢出來的事。

可是按照她問我時心急如焚的語音來看,我們有多羨慕她,她現在就有多慌張。

我思考了一下然后問她:“發自內心地說,你現在對自己的生活滿意嗎?”

她有點為難,停頓了一下才開口:“說實話我其實是挺滿意的,但是我很慌,我覺著所有人都在拼了命的努力,只有我一個人在過早的享受安逸。”

她攪了攪咖啡,頓了一下繼續說:“就好像現在的社會,不拼命努力是一種罪過一樣。享受安逸的人都該死的感覺。”

語畢,想了想又補了一句:“你前幾天的文章里都說,不要在二十歲的時候過八十歲的生活。你也是一直提倡拼搏的吧……”

我忽然有點自責:現在像我這樣的作者太多了,總是在自己的文字里拼命的填裝正能量,鼓勵所有舉棋不定的人趁著自己年輕去拼搏。

因為年輕就是不怕錯,年輕就是要闖蕩這種言論添磚加瓦,立起了厚厚的一座墻,墻上大大的貼著:“拼搏的年輕,奮斗的青春才是政治正確”這樣的字眼,卻從來都忽視了這樣一部份人:他們和這位朋友一樣是發自內心的享受安逸,他們喜歡慢節奏的生活,喜歡早早的成家享受天倫之樂,喜歡在家鄉這種不算大卻離爸媽更近的地方安心的工作,喜歡工作之后給自己留下余地放松身心,喜歡一年一次外出旅行去別人的故鄉體會陌生的熟悉。

可是卻被朋友圈里整日刷屏的雞湯數落成不思上進,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是否沒有過上年輕人該有的生活。

對不起,我該給你們道歉。

我現在可以告訴你,你這樣的生活,你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現在的世界每個人都嚷嚷著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話沒錯,可你也要明白,安逸的生活也是自己喜歡的樣子,妥帖的小日子也有它獨特的風景。

精彩是相對而言的,生活是活給自己的,不是曬在朋友圈等待那一個個點贊的。

有人將精彩定位成功成名就家財萬貫行萬里路,你也完全可以把它定位成平平淡淡柴米油鹽讀萬卷書,這兩種生活絕無錯對。

他征服他的星辰大海,你囿于你的廚房與愛,這兩種選擇無關貴賤,不分高低。

何況,在小城市不代表安逸,在大都市不代表精彩,你在小城市充實快樂,或許你羨慕的人正在大都市孤獨寂寞。

要知道,無論什么時候,你所處的地方都與你是否過得精彩無關,你想要的生活也絕不是大城市里一套三居室就能給你的。

評價自己不需與他人相比,時刻記得此心安處是吾鄉就足夠了。

知道我最后告訴我這位朋友什么嗎?

“只要你享受你現在的生活,就請繼續恣肆的活著。沒有人能要求你必須闖蕩江湖,我也始終捍衛你享受安逸的權利。”

盡管活著,管別人奈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