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德”那點事

“要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抓起”、“力爭做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我們多聽過這樣的話,可你是否想過為何將“德”放在第一位?因為這樣語句通順?還是因為這樣容易記憶?亦或是因為這樣約定俗成?

其實大家都明白,之所以把“德”字為先,是因為“德”是后面那些的基礎,是后面那些的前提。可以說,沒有“德”一切就無從談起,沒有“德”一切只是空中樓閣,沒有“德”一切只是技藝層面,沒有歸屬。

縱觀歷史也不難發現,只有技藝而沒有“德”的人最終很有可能走上歧途,走火入魔,最終淪落成工具的仆人,或者自己淪落成為一個“活生生”的工具也未嘗不是。而那些有“德”之士,都會被人敬仰,尊重,因為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既然“德”那么重要,我們是否可以考量呢?或者說,我們怎么才能知道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德”?

說實話,與“智、體、美、勞”相比,“德”是個更加務虛的一個詞。說它務虛,主要是想說比起那四個來講,“德”更多的是一種感覺,一種體會,一種印象,而這種感覺、體會和印象還不只是單方面的,而是綜合性的,不只是可以用智力分數、體能指標、鑒賞能力、勞動技能等單純的外在一些可以表現出來的,而是一種由內到外,由心而生的表現。但是,“德”真的沒有具象化的表現嗎?這句話又不能絕對。如果說有,也是在日常,在細微處,在生活里,在各處。

同時,個人覺得“智、體、美、勞”更多的表現在某一個點上,而“德”則表現在很多方面,各個領域都有所體現。

此外,貌似有個怪現象,就是無論“德智體美勞”哪個方面好像都要有個評價指標才能算是應該,算是天經地義。但是,就像我說的,由于“德”的特殊性,所以我總覺得對它的考核不能用評價其他的指標。為什么?首先,不能以將“德”的內容能夠背出來,講出來作為標準,如果那樣做,那個“德”只能叫口號;其次,不能以將“德”的內容做出來,演出來作為標準,如果那樣做,那個“德”只能叫作秀;再次,不能以將“德”的內容寫出來,默出來作為標準,如果那樣做,那個“德”只能叫文字。

所以,我覺得如果非要給“德”安排一個評價體系的話,應該放得長遠一些,日常一些,寬范圍一些。因為“德”對一個人的影響更多的不在當下,而在未來,不在具體時刻,而在平時日常,不在具體領域,而在全領域。再說的透徹一點,直白一點,如果再過10年,20年,甚至50年,某些國家再看國人的時候暗伸大指,再看到國內林林總總時候不由驚嘆,心中暗想這是中國人,這里是中國,我們不能作為中國人真是遺憾,不能去那里走走真是遺憾,我總覺得到了那時候,“德”的價值也許才真正有所體現。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人生不如意事 十有八九 把它放在頭頂 就成為厚重的瓦面 遮擋夢想和視線 看不到晴朗的天空 美好明天 把它放在心里 ...
    王者_52be閱讀 263評論 4 37
  • 我對自己說,不能放棄生活 生來就是選擇接受,不逃避灰暗沒星空生活 即使無人在你難過,給你伸出無比溫暖雙手 我對自己...
    山丘三采蘑菇閱讀 170評論 0 0
  • 等待 像一記藥香 如罌粟花般妖冶,馥郁 越想逃離越癡迷 等你 像一封沒有郵戳的信件 有目的卻無路程 時間越久距離越...
    筱念涼閱讀 175評論 2 8
  • 開始千字計劃后,To Do List 上面拖欠的事項越來越多了。我知道這很正常,但也有點措不及防。然后開始反思,這...
    向應昌閱讀 1,397評論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