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自班048明詩 上陣父女兵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書院來了三位特殊的客人。說是特殊,兩個原因,一是他們是一家三口,是一位老師的朋友,二是爸爸上午包本背誦了《學庸論語》即《大學中庸論語》,上一年級的女兒背誦了《論語》里的第一到第三篇。

這位爸爸是去年年底接觸到老實大量讀誦經典的。今年年初,開始讀誦《論語》。他讀書,聽從了同學的建議,只是讀,不求解釋和理解。他在單位里的同事,看他讀,覺得有趣,于是將書復印了五份,六人一起開始讀。結果,那些同事,在網上啊什么的找注釋,讀一句看一句解釋 ,結果至今沒有一位讀完第一篇的。是有他,只是讀,讀,一篇一篇地背。平時的周末,他去打球,一般開車去,自從背書后,他改為從家里走去,來回走路的同時,聽書、背書。在家里,也抓緊可以利用的時間。就這樣,讀到9月份,《論語》二十篇都能背了,于是約同學,在十一長假時,來學堂包本錄像。背誦錄像是錄了,可一旁核對檢查的老師也記下了18處錯誤。不算通過。

這包本錄像也是有標準的:每5千字可以提示一次,不許吞字就是背太快了字聽不清,也不能錯字,比如者、矣、焉等語助詞也不能錯。

回去后,這位爸爸又下決心:這回把《大學》《中庸》也包了,這樣一本書才圓滿。于是更加努力!這不,利用元旦假期,又來學堂,一氣呵成,包本錄像完成。

鑒于此,我們請他和書院的同學們聊一聊,包本背誦過程的一些心得。他說,在讀誦的過程中,也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憑字面理解。可讀著讀著,仿佛又能明白一些?!皶x百遍,其義自見”嘛。比如一開始時,讀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就想,古人為自己讀書,都為了自己,豈不是自私,那今之人都是為人,不就是為大家嗎,今人更好。那還要讀古人的書干嘛呢?可讀著讀著,覺得古之人為己,不找理由,先修身,再齊家,然后治國、平天下,從自身做起。而今人呢?他看到女兒,說:打個不恰當的例子,我讀書,完全為了自己啊,能背下來,有成就感啊,而且通過錄像,也是自己努力大半年的一個成果,一個見證。而我女兒,不喊她她是不會主動讀的。我和她敲定了,13歲前必須包本《論語》,這是沒商量的。女兒現在也在讀,但仿佛是為我這個老爸讀的。今之學者為“人”?。?/p>

接下來,這位爸爸有設立了新目標:背《老子》,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等拿下了十四行詩,再來錄像。

臨別前,我們也祝福這位爸爸,引領著女兒走進經典的課堂。

祝福他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親子日記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開始寫親子日記,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希望自己可以堅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兒貝貝閱讀 7,639評論 2 22
  • 最近在設計一款安卓的app,忠于安卓5.1的設計規范以及對產品原型一些主要功能上的妥協,我選擇了使用側邊欄抽屜式導...
    吳小粥閱讀 9,474評論 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