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吳曉波最新的節目《十年二十人》,其中關于丁磊的采訪中談到了“大學生創業”這個話題。吳曉波問丁磊對于大學生創業的看法,丁磊表示不支持,原因是創業要踩的坑太多了。吳曉波再問什么樣的人適合創業,丁磊回答絕大多數的人都不適合創業。吳曉波不甘心,再問適合創業的人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或是品質,丁磊誠懇的給出了四個觀點。
1、團隊精神
創業之路猶如西天取經,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只靠一人是無法實現的。這樣的典故除了西天取經,還有劉邦的創業史、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等等,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創業真得是一群人的狂歡與孤單。
2、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到底是什么,它是一個名詞,但可以把它解釋為一系列的動作,首先你得具備理解能力,能夠快速的理解一個東西表達的概念,再就是吸收能力,你能吸收多少,再就是掌握它甚至是運用它,這一系列的動作就完成了學習能力的展示。
現實是很多人的理解能力差強人意,就拿最簡單的五谷魚粉這個小吃來舉例,五谷魚粉,顧名思義,五谷雜糧做的粉,加上魚肉,再配以魚湯,就這么簡單,但很多人在得到這樣的解釋之后,還會說讓我看下你的粉,讓我看下你的魚,讓我看下你的湯。漁粉想要傳達的營養健康理念不但沒有傳播出去,反而成了一個讓顧客長知識的產品,對此,只能聊以自慰說,能幫助大家見世面也是一種修行。
3、溝通能力
這個能力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在我做HR的時候,基本上收到的簡歷里,大家對他的自我評價或是核心競爭力都提到了“溝通能力強”。但溝通能力到底強不強,在面試環節以下就能看出來。所問非所答這是最常見的,如何提高溝通能力,那就需要到“鬧市”中歷練學習,閉門造車是萬萬不行的。
4、進取心
何為進取心,有人把它理解為上進心。很多女性在選擇自己另一半的時候,往往會把對方是否有上進心考慮在內。其實我對于進取心,更想把它理解為毅力,并且是持續不斷的一種毅力。這種毅力落實到行動,就是自律。
既然選擇了創業,就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很多聽了名字就牛逼閃閃的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共性,自律性極其強。為我們熟知的有常年堅持跑步的村上春樹、工作到凌晨三四點的董卿、每天堅持寫作的嚴歌苓等等,這些人之所以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就是源于自律。而對于一般人來說,他首先要做的恐怕是克服拖延癥吧。
說回到自己,創業已一月有余,生意本身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而是自己的內心變得不夠堅定。也開始把責任推給了這個社會和消費者,沒有更加深入的思考自己的產品到底是顧客想要的,還是我想給到顧客的。小米的墻上寫著“以用戶為中心”,相信也正是這樣的初衷,這樣的愿望,才能真正得到用戶的認可。對于自己的產品也是一樣,顧客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應該是我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
創業難,難于上青天,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