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好評!這屆奧斯卡虐心神作《海邊的曼徹斯特》:讓悲傷逆流成河

2月27就是奧斯卡頒獎典禮了。

想聊聊前段時間看的一部淚點較多的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

看了朋友圈里女性朋友瘋傳的《愛樂之城》,也許大家都認為它將是這屆奧克斯最佳影片了。

我卻強烈推薦國內院線沒上映也應該不會上映的《海邊的曼徹斯特》。

(無劇透,文底有預告片)

同樣有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是《愛樂》強有力的角逐對手;即便拿不到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這兩個獎也應該是沒得跑。

和《愛樂》那樣的許多好萊塢式電影不一樣,《海曼》是部小成本制作的小情節電影,實在不是一部商業片,估計也是它沒進入中國影院市場的原因。

因為太多一串串平實的生活鏡頭,也并不是常見的積極向上型電影,演員們演得實在太像普通人(演技真心贊),甚至沒有勵志反轉情節,沒有普世價值觀中的完美結局,講述的都是充滿悲傷和遺憾的中年男子人生故事。但作為生活流電影給人的超真實的共鳴,卻真像一股清流感染人心。

戳淚點的電影有很多,能狠戳大齡男性淚點的電影卻不多,但《海邊的曼徹斯特》對我來說,就是這樣一部是能從心靈層次猛戳男女淚點的電影。

原諒我的寫作水平,在不劇透的情況下很難表達出那種感覺,但真心推薦這部電影給朋友們,抱著你會去看的希望,我是絕對不會劇透的。

什么樣的苦難才算苦難?

有了微博、朋友圈以后,我們更加方便地釋放我們的情感;

一點痛楚時,我們更容易為賦新詞強說愁;有一點能量,便能讓我們抬頭向往美好。

看到男主角的苦難經歷后,一直在想象如果自己是他,身處巨大苦難的人生是種什么體驗?

也許我們之所以充滿激情野心勃勃,真只是因為沒有被生活懟過,也許被懟過一次,還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還擊,是否能打敗它。

“如果只與自己有關,我不怕一切更糟”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相比,更痛苦的是,因自身過失導致自己愛的人遭受災難而終生無法救贖的痛苦;

“心一旦碎了,就永遠一直都碎著”再想想更可怕,也許有一天我們熬過來了,變得開朗,積極向上,但因錯誤發生的事卻永遠不會再改變,想想都痛。

一部電影能激勵你多久?

這部關于苦難的影片像極了生活,看過太多的的勵志故事,而真正的生活中又怎么都會有那些電影里充滿著反轉的勵志。

看了些影評,大家都能看得出導演想表達的“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啊”,看完電影大多數人都會去想象男主接下來會怎么渡過人生吧。男主這輩子應該很難好起來了,他自己都說了打敗不了“它”。打敗不了生活了,打敗不了命運了。

更多時候,生活比電影還難,痛苦并不都會成就一個人,絕大多數時候,痛苦只會摧毀人。

與其亡羊補牢,為何不未雨綢繆

這是電影給我的啟發。

當然,完全避免苦難也不現實,但降低其發生概率、推延它發生時間還是有可能的。

不難發現男主角是在災難后才成熟的。

雖然上天并不公平,但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對于自身來說是終生受創的痛苦。

同樣的困難,遇到不同的人,有些人能解決,有些人解決不了。

同樣平躺的人生,有些人可以玩出高潮,有些人卻處處低潮。

為什么?

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段話

自毀人生并不能令他獲得半分救贖,反而被悔恨與負罪吞噬得更深

正是有些錯誤太他媽可怕了。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可能犯錯之前,盡量成熟到不會犯。

如果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同樣等量的苦難,那些容易做到的事和難以堅持的事,我相信后者更能幫人避免過錯或抵抗苦難。

具體要怎么做呢?

關于人生的風險意識

最近有兩個熱文在圈里刷屏:

A.《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

講的是某公司技術元老隨公司創業至今7年,與創始人談股份無果,最終其妻子認為該創始人言而無信為老公打氣所寫的文章。

B.《深圳兩套房面臨失業中年財務危機引發家庭悲劇》

講的是華為老員工遭遇不得不離職,從經濟良好到入不敷出,甚至焦慮到睡不著。

熱文A的總結:有一個業余做自媒體的老婆的男人是不好惹的;

熱文B的總結:遇到職場天花板后以混為主的老員工遇到挫折很難應變。

我一直認為人生很長,人生的意義也是取決于你如何體驗人生。

如果能賦予人生去扮演更多的角色,我們也就能有更多的人生體驗。

斜杠青年,Slash,這個詞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身份。

深入去體驗每一種身份、每一種生活,相信都能給人參悟正念的機會,這些時間不會白花。

完善的自我更能躲避、抵抗風險。

>>>>滋生斜杠的環境變化

斜杠青年從古就有,如今互聯網的崛起,可以讓更多人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學習和展現,完成學以致用的循環。互聯網產品也從“平臺時代”進入了“用戶時代”,各類平臺基本處于穩定,更多的競爭變成各個平臺上高階用戶的競爭。

>>>>人們動機的變化

也許并不是僅為了賺錢,而是追求做自己可以自主控制、支配自己時間的事;因為興趣愛好、因為是自己擅長的,因為終生學習的態度,更多的動力是來自自驅力,不需要別人給的激勵。

>>>>從容面對職場天花板

隨著時間增長,一定是有大部分人遇到職場天花板的,大約在35~40歲最易遭遇,要么出離創業,要么達到職場的天花板開始“混”;并且由于服務業的盛行,個人技能變得重要,而單一技能遲早將變得枯燥無聊。

有大量時間可以讓自己積累其他能力,化解那些枯燥的日子;如果能力與工作有關便能延遲天花板的來臨,如果與工作無關也能讓自己在另一塊領域進步收獲。

我也試著讓自己成為一個斜杠青年,尤其是最近一年里有所改變。

在書桌的墻上貼了一句話“離30歲只有一年半了”。

每個人的30歲那天都是20多歲生命的終點,總會想好好把握這段生命最后的時光。

近30年的時光,總會有遺憾的時候,而之所以遺憾,除了運氣,更多還是自己不夠,不夠優秀。

所以想要做更多的事情來完善自己。

不過,心倒沒有以前那么急了,現在更覺得一件好的事情值得慢慢的付出,慢慢的收獲。

最近健身就是這樣一個心態。

頭一次這么認真的開始長期健身,將近三個多月的連續鍛煉,體型和精神狀態和之前相比已有明顯的變化,甚至最弱的柔韌性都得到了改善。

過程中最讓我享受的是,每次真堅持不住時想要停下來時,再無腦地堅持一下,每一次倒也堅持完成了。

這種與自己較勁,去堅持做一件認為對的事,根本沒精力去思考是不是要半途而廢,是否要重新開始。

P.S.通過健身還認識了很多朋友,作為Keep ChangSha的群主,周末還組織了面基活動,聽keeper們說都很喜歡這個群,群里也沒人發廣告,每天都能聊到嗨,頭一次認真當群主能有這樣的效果,已經很滿足了。

像這樣的事還可以有很多,我在碼的字也是其中一件,如果每用三年將一件小事做出精彩,這輩子還可以做很多精彩。

不知不覺從電影碼到了斜杠青年

在微信公眾號【旺想】里回復【種子】可下載該電影

一定要看!

附上電影預告片做結尾

獻給我的那不可挽回

就這樣吧


《海邊的曼徹斯特》獲89屆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等6項提名 - 海邊的曼徹斯特 - 騰訊視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