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前世
知識的傳遞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困難重重的。
老師講課的時候我們真的聽進去多少呢?課后又思考總結多少呢?做了多少功課呢?還是去逍遙自在、快活似神仙、自以為是去了?我記得我初中同學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學滿貫了”是吧?意思就是說你全都學會了是吧?知識的獲得從來都不是被動灌輸,而是主動追求的。
我的小學老師曾經告誡我,告誡我們,“要我學”和“我要學”這之間的差異在哪?前者只會被動地接受,而后者則會主動的追求。前者只會找借口,只會推卸責任。這是你們想要的,并不是我想要的,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你高興,讓你開心,我是無辜的,一副都是因為你的委屈模樣。后者就不同了,“我要學”表現的是主人翁精神,這是我選擇的,做得好做不好,我都要承擔其責任,我還是理由說三道四嗎?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把我所選擇的事做好,生活就是選擇,不論是功課還是工作。
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哪些?
個人“體驗”算一個,你玩火被火燙傷了,你玩水被淹了,你就知道了,水火無情,這兩樣東西,輕視不得,它們從古至今奪走無數人的生命。“觀察”也是一個,當你親眼目睹有人被蛇咬了,有人當學霸領取讓人眼紅的獎學金,你知道了,蛇是會咬人的,讀書其實并不比打工差,甚至更好。或者反過來說打工并不比讀書高明。閱讀也是重要的獲取知識的途徑之一,我不騙你,你所遇到的問題,答案一定就藏在某一本書里。騙你是猴子。我們不情不愿的讀了那么多書,堅持到老又何妨?我始終記得一句話“半途而廢和堅持到底需要付出同樣的代價”,那干脆堅持到底好了。
回顧一下我所缺乏的能力,簡直數之不盡。閱讀理解能力?低下,僅僅是識字而已。表達能力?不達標,半天說不清楚一句話,更本質的是思考能力不夠格。選擇能力?不說了,分不清好、更好和最好。寫作能力?沒有有效輸入,哪來東西輸出?分析能力?遇到問題說不出123……
知道問題在哪就好辦多了,這樣就可以對癥下藥了,下猛藥。閱讀理解能力低下怎么辦?唯一的辦法就是大量閱讀,反復閱讀,只字不差地閱讀,一遍不懂讀兩遍,兩遍不懂讀三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表達能力不夠格怎么辦?多多思考,反復推敲,多練多說,加深理解,沒有別的辦法。做選擇的能力不佳咋辦?老是今天選擇過后,明天就會后悔我怎么會做出如此愚蠢的選擇。俗稱:頭腦發熱,腦袋短路,有根筋搭錯了,怎么破?唯一有效的途徑就是做重大選擇之前問一問自己,這個決定對我的目標有沒有益處?對我的成長有沒有幫助?答案是肯定的,就去做,答案是否定的,就停下。寫作能力?提高有效輸入,多閱讀,才有高質量輸出。輸入的是垃圾,那么輸出的也必然是垃圾。分析能力?遇到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前因后果,和什么有關,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正念的奇跡
我們的頭腦里有兩個小人,一個小天使,一個小惡魔。小天使代表著真、善、美,勤奮、誠實、進取心等等一系列意在讓生活變得更好。小惡魔則是假、丑、惡,懶惰、嫉妒、憤怒等等一切與生俱來的天性。當我們放任自流的時候,小惡魔操盤著我們的每一個想法和動作,當我們警醒的時候,小天使接過方向盤,把我們拉回正軌。當理智保持沉默,那替代它的必然是昏庸。我們的核心任務就是讓小天使主導大腦這個戰場,讓小惡魔乖乖束手就擒,無條件宣布投降。
如何做到呢?答案就是“掙扎”。河沙壩的魚還東跳西跳的想跳回河里呢,你有過抓魚或者釣魚的經驗吧?就算沒有親自體驗,也總觀察過別人抓魚或者釣魚吧,魚被釣起來之后是不是拼命的掙扎?少有的會掙脫魚勾。只有通過掙扎我們才會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才會在既定的條件下“隨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胡搞亂搞”,“胡作非為”。
總結:課本雖好,獲取有效知識有點難,有時候比知識更重要更難的是行動,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你知道了卻不做又有何益?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冒著被封殺的危險哆哆嗦嗦的寫下這些簡單到讓人輕視的道理只為了讓你不在墮落。至于愛信不信,有沒有在你身上發揮一丁點效用,怪我咯?所有你腳下的路都得自己走完,我只是給你提個醒,至于路上有坑、有溝、有壑,甚至有陷阱你只有自己走了才知道。打敗小惡魔,讓小天使翻身做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時時刻刻覺知,不要掉進小惡魔的圈套,“我很生氣”和“我知道我現在非常生氣”有著重大差別,前者讓你越陷越深學氣憤,后者讓你找到生氣的根源從而有了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