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智力活動的意義
o 意義和理解
? ? 意義是對人自然或社會事物的認識,是人給對象事物賦予的含義,是人類以符號形式傳遞和交流的精神內容。
? ? 能以自己的口語、文字或其他符號,將已知的事實與原理,原則作為解釋,稱為“理解”。
? ? 缺少他們就會缺少思維內容、思維混亂或困惑、思維反常——胡言亂語,精神錯亂。
o 兩種類型
? 直接理解:這種情況下理解是直接迅速的。
? 間接理解:這種情況下理解是間接和遲緩的。
? ? 我們的思維世界就由這兩種理解交織而成,智力的進步就在于直接理解和間接理解的有規律的循環運動。
? 二、獲得意義的過程
o 要使事物獲得意義,形成簡單的理解的習慣,那就要使模糊和搖擺不定的問題在意義上能夠達到一貫、一致,定型或穩定。
? 獲得意義的明確性和一貫性,主要是從實際行動中得到的。我們做出的明確的預見就明確了意義,避免了含糊不清;這個習慣性的一再重復的特征就賦予了意義確定性、連貫性和穩定性。
? 三、概念和意義
o 意義被直接地分類掌握并使用,然后以一個詞命名這個意義,這就是所謂的概念
o 概念或標準的意義是:
? (1)鑒別的工具
? (2)補充的工具
? (3)把一種事物納入另一種體系的工具
o 概念就是一個含義,提供了確定和分類的一個標準規則
? 四、什么不是概念
o 概念不是從眾多不同事物中得來的,去除事物間不同的特性,保留一致的特性
o 類似的概念很通用,是因為應用很廣泛,而不是因為其構成
? 五、含義的定義及組織
o 定義的三個類別:
? (1)指示性。
? (2)說明性。
? (3)科學。
指示性和科學性是邏輯上非常重要的;而說明性在社會與教育上非常重要,并起到連接指示性和科學性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