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義

2005-2017,整好12年教育路,10年親子路,8年創業路,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我是誰?

每次上臺前,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說,我是那個曾經在原生家庭里面無助的孩子。各種迎合、周全,沒有自己,苛求完美的可憐女生,犧牲者和受害者成了我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扮演的角色。這種磨難的愛將我不知不覺引上了教育之路。

2005年5月入職教育的第一天,企業宣傳片里董事長低沉的聲音:“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教育”,就那樣毫無預兆的植入我的潛意識。

因為一開始從事的英文啟蒙教育,遇到好多和我一樣可憐的孩子開始天真無邪無憂無慮不知天高地厚,然后生生的看著他們在成長路上慢慢畏縮落寞疏離起來,像我一樣,成績越來越優異,言語越來越少。每每看著他們,看著他們背后那些深愛卻一手將孩子推進深淵的父母,心生生的疼。慢慢從只敢看著,手足無措,到勇敢站出來為孩子代言,直到有一天當我紅著眼圈漲紅了臉用盡所有力氣去質問那個以愛為旗來苛求孩子的媽媽,后來我才知道我是為幼年的自己向我的媽媽吶喊。那位媽媽最后沒有投訴我,反而言辭真摯給了發了一封電子郵件,感謝我成為第一個真正走進自己5歲寶貝心里的老師。我還記得信的第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上帝送給父母的天使。”

其實對孩子有要求的媽媽素質都不會差,有些時候不會愛而已。不會愛,愛才變壞。也是這位媽媽,讓我真的明白,不管多么糟糕的愛,都是父母拼了所有力氣可以給我們的他們所知的最好的愛。教育之路,讓我有幸為孩子代言,還給自己的童年一次又一次申訴的機會。每一次對孩子的救贖,就像救贖了當年的自己。

2007.12.26,千里冰封的湘潭,百年難遇的冰災里,我升級成了歲媽。我送給孩子的第一首歌不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是王菲的《人間》,“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我對歲最大的期望和理想,是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孩子,以他快樂為前提去附加他成年所有需要的能力。我頂著隔代教育的壓力搖晃在婚姻與事業的天平上,我發誓要用自己的故事來證明,再忙也可以做個好女人好妻子好女兒好媳婦好媽媽。

很長一段時間,我天天呼吁家長每天五分鐘陪伴的時候,其實我自己并沒有能做到,很多時候回到家歲已經沉沉入夢,除了一個深吻我什么也給不了。我只是做到了只要一有時間,就全然的讓自己和他在一起,看他玩,陪他玩,逗他玩;聽他說,陪他說,逗他說;看他笑,陪他笑,逗他笑。做他的粉絲,狗仔和拍客。10年實踐證明了,孩子的幸福指數和父母的陪伴不成正比,但一定和陪伴質量成正比。

創業之前,有很多機會進入公辦教育,我倔強的拒絕了長輩們善意的安排。現在,我是不折不扣的民辦教育人。我清楚知道國家對于民辦教育的定義:民辦教育是公辦教育的必要補充。我深信這個“必要補充”恰恰是中國教育的希望。國家有國家的苦衷,體制有體制的原則,公校有公校的不易,而這個“補充”卻是國家留給教育在體制和公校之外的一片彈性空間,一片希望之林。我知道我可以在這里借我的歐米教育,來不折不扣的履行我最初作為一個老師最單純的教育夢想,保留我最原始的熱情、膽氣和追求。我不斷問自己:

? ? ? ? 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 ? ? ? 我到底應該培養孩子什么?
? ? ? ? 我應該怎樣去培養我的孩子?

后來我問自己:我該讓孩子學會什么,以應對未來?我們該考慮的大概是30年后,時代需要的是什么人?我們將首次為未知的未來培養人才。

10年來,網絡時代的來臨,導致信息爆炸甚至可以海量免費獲取;知識的迅速迭代,技術不斷刷新學習模式。我們過去辛辛苦苦寒窗十年的積累,我們的孩子通過度娘只需要一分鐘就可以輕松獲得。24小時無人商店、無人銀行、無人加油站、高速的無人關卡,機器人已經戰勝了象棋冠軍、圍棋冠軍,接著又開始走進千家萬戶,接管了掃地、洗碗、陪護...那再過2個十年呢?我們孩子長大的那個時代呢?難道要讓孩子們長大后和機器人拼記憶,比工時嗎?

兒子經常和我暢想時光穿梭、太空旅行,我懷著無比的敬畏心去尊重他的美好幻想,若干年前我們以為是幻想的視頻電話現在已經人人普及了,兒時科幻小說里才有的機器人已經走進新時代了。不管我們愿不愿意,已經不是我們家長的視野可以預見的時代。我們唯一可以預見的是趨勢。

趨勢需要溝通自如甚至跨文化溝通的人來適應貿易全球化的新要求;趨勢需要專注、聚焦的能力在龐大的信息中迅速提煉出自己的需求;趨勢需要能夠野蠻生長迅速應變的人來適應飛速迭代的環境;趨勢需要有學習和創新能力的人與時俱進來批判和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趨勢需要懂得使用借用駕馭信息和媒介的人來更新自己的學習力和創新力;趨勢更需要能在無組織狀態中將一群優秀的人迅速組織起來的領導力來武裝自己與競爭對手PK。最終,我們的教育需要的是一種多元能力:情商、膽商、財商、人際智商、團隊協作能力,抗挫能力(逆商)、演講力、領導力......

再返璞歸真一點,就是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教養和溝通能力,有勇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號召力去號召伙伴一起來做,也有堅韌的意志去承擔自己的失敗,能感知和反思自己的經歷,能通過學習迅速創新修正自己的錯誤,能包容和體會他人的錯誤,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可以做他自己。而這一切的能力,不是孩子與生俱來,不是學校傾囊相授就能獲得,他需要且只有父母可以帶給孩子。

教育路上,以終為始。最后我發現:孩子教育過程中,最需要受教育的人是父母。因為孩子會學習你的態度,你的思維,你的習慣,你的語言,你的人際模式。你的淡漠或者你的熱情,你的不可能或者你的積極挑戰,你的粗魯或者你的謙恭有禮,你的抱怨或者你的幸福能力......

原來優化教育的最好方式,是優化父母。

于是,我不再給孩子講課,我的團隊代替我用最好的愛和教育給到每一個走進學校的孩子,而我開始致力于家庭教育的分享,我開始傳播教育的使命和意義,我知道只有家長變孩子才能真正改變。

已是深夜,繼續和你分享我和歲今晚的溫暖小故事。因為晚上有網絡分享,我進YY語音的時候是9點,正是歲準備睡覺的時間。歲原本期望我可以陪他入睡,我說:“媽媽今天只怕沒法陪你了,你自己去行嗎?”

“你在做什么?”
“媽媽在講課。”
“我想你可以陪我。”
“好吧,你去等我十分鐘,我請個假就來。”

等我做完自我介紹,跟在線上等待我分享的同行朋友們解釋我需要10分鐘給到孩子,然后來到房間,他才躺下。就在我陪他躺下來那一刻:“媽媽你還是去忙你的事情吧,我自己睡就行了。”

有時候家長說孩子很喜歡胡鬧,不理解你。其實當你能理解他的時候,他能給你驚喜。今天歲給我的就是驚喜。我讀到的是歲體諒到媽媽工作的必須和對他的尊重和在乎,于是他也想回饋給媽媽需要的空間。

我是歲媽,我是一個10歲孩子的媽媽,我喜歡和家長朋友分享我的教育心得;也是孩子們喜歡的Omy老師,也有幸成為全許多民辦教育老師的教練,數不清的孩子和家長的陪練。我是80后,我為80代言。我深深懂得80以后的巨大社會競爭的壓力和兼顧后代教育的重任的舉步維艱,我走在傳播教育的路上,樂此不彼,再大的壓力也要為最好的教育代言;我更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和成長為孩子豎起標桿;用自己的故事證明,我因學習而成長,再忙能做個好媽媽好爸爸,和孩子一起來感知這份成長的神奇。

教育的意義,就是一顆大樹撼動另一個大樹,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

作者簡介:

? ? ? ? 你喜歡的聲音,喜歡的文字,一首歌,一本書,一種對于生活和工作的看法,都可以幫你找到同類。

? ? ? 我是歐陽赫瞳,小的時候喜歡一個人對著鏡子說話,喜歡在日記中與自己對白;成為向柴靜、魯豫、楊瀾一般優秀知性內外兼修的女人,是我中學時代的夢想;此時,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師,喜歡安靜,喜歡閱讀,喜歡文字。我享受自我成長的喜悅,熱衷于分享,平生之愿用我的所學所感所經歷來點亮一個個如我無二的平凡生命。我深信,只要我們愿意,我們都可以做自己生命里的王,王或女王。

? ? ? 感謝互聯網時代,讓我們可以輕易的夢想成真,寫作這件事情,眾生平等,無論你是誰,都可以用筆去表達,借寫作來修行,幫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澄清。。

? ? ? 這是一個普通人的發聲,通過我的文字,讓你看到一個平凡人為幸福而努力,be better的軌跡。這里是我與你,與我的同類,與夢想之間的對話。我知道不需要我說什么,只是一個眼神,一篇原創的心靈對白,一段文字,你已懂得我的全部。

? ?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我的話鋒或者內容,記得點擊關注,別忘了送上喜歡,你的喜歡是我前進的力量;如果我的文字對你有幫助,贊賞可以讓我收到你對知識價值的認可。賞識是堅持之母,感恩轉發,分享即大愛,感恩有你同行!?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