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得性啟發(fā)式判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小呆

這兩天你們的朋友圈有被這段話刷屏嗎?

最近一段時間,杭州女子來某某離奇失蹤案在網絡上炒得火熱。自警察公布調查結果來女士已經遇害,且其嫌疑犯為來女士的丈夫徐某某后,我的朋友圈就被這段話刷屏了。

許某某作案手法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讓不少女孩們開始恐婚。

今天我們不討論徐某某,而來了解這次案件引起這么多人關注背后的心理學知識。

丈夫殺害妻子,并將其肢解拋尸,這樣可怕的事情,我只在電視上警察破案系列節(jié)目中看到過。我也相信,在現(xiàn)實生活里發(fā)生這種事情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明明不是個大概率事件,為何讓這么多女孩產生恐婚情緒呢?這其實是人類思維中一種隱含的思維捷徑,即易得性啟發(fā)式判斷。

什么叫易得性啟發(fā)式判斷呢?大多數(shù)人根據(jù)事件引人注目的程度,對事件發(fā)生概率快速判斷。

第一次聽到這么悚人的新聞,我們就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結婚是恐怖的事情。但,我們忽視了這種事情真實發(fā)生的概率。

易得性啟發(fā)式判斷好的一面是,可以提高對高風險事件的重視程度。不好的一面是,讓我們忽視了很多本該被關注的問題。

就像這次來某某被殺害事件,我們要做的不是整天提心吊膽,自己的丈夫會不會殺了自己,而應該關注的問題是如何改善夫妻關系。


? ? ? ? ? ? ? ? ? ? ? ? ? ? ? ? END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lián)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