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警惕“倉鼠之輪”。
倉鼠和齒輪走的方向相反,盡管倉鼠奮力爬行,可是其實一直都在原地,它被拖住了。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是很勤奮的,可是最后仍然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看起來他們都很勤奮,可是實際上做的大多是無用功。
我們要警惕“倉鼠之輪”的現象,做事要看結果、看成就,沒有結果和成就的勤奮都是自欺欺人,都是白費功夫。
2. 給自己找個引路人。
要做到不容易,一是機遇,我們不能確定什么時候可以遇到一個這樣真正有結果的人,江湖騙子不少;就算遇到了這樣一個人,對方是否能夠接納我們,不確定;好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很難放低身段去尋求幫助。
不管怎么說,我們應該找一個或者許多個教練來幫助我們。
曾經我的一位微信好友說,越是有成就的人就越是愿意幫助有需要的人。
有些企業家是有這樣的格局的,但不是所有企業家、成功人士都有這樣的胸懷。
自媒體時代,知識付費時代,機遇還是有的,就看我們舍不舍得花一些血本。
我們可以去這些大咖的公司上班,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去貼近學習,只要能夠學到真本事,甚至可以不要報酬。
再者,像“在行”APP這樣的付費平臺,我自己在上面注冊了,這些平臺確實還是有一些有真本事的行家的。
3. 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首先要實現財富思維破局。
聽過“金錢木馬”這個詞的都知道,很多人的大腦會被植入“木馬病毒”,他們會對錢產生恐懼,覺得錢是罪惡、骯臟的東西;對于富人,他們也可能會有看法,會覺得“無奸不商”,很多人賺的都是黑心錢。
他們的出生如果比較卑微,父母輩過得很落魄,很可能他們就會陷入“金錢木馬”的陷阱當中,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金錢,一輩子都難以翻身。
遇到了以上問題,我們不妨給自己“換血”,看一看《小狗錢錢》、《財務自由之路》、《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原則》這樣的書籍;也可以近距離聽一聽那也富有之人的失敗或者成功的經驗,尤其是失敗的經驗。
我們周圍的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賺錢而賺錢,實際上,目的越是單純,結果越是會出奇的好。
馬云創業的初衷也很簡單,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于是他搭建了阿里這樣的平臺,其實,他自己在創業之初也根本沒有想到自己能把事業做得如此大,大得盡人皆知。
有錢人不一定就是富人,我相信很多暴發戶就算不上富人,因為風口一過,或許他們就會從高處墜落。真正的富人應該是有能力處理好自己資產的,至少也得知道什么是“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知道怎么分別對待它們。
真正的富人懂得經濟規律,知道經濟有周期。他們會賺錢,也會花錢,而實際上花錢比賺錢更難。
我們如果只是把錢存在銀行里,那錢的價值是會越來越低的;如果大手大腳的花錢,不出十年,再多的錢也是可以被花光的,這是由人性決定的。
4. 我們如果現在很窮,窮得口袋里只有幾個子,那就得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什么持久戰呢?在開源正常、收入穩定的情況下,兢兢業業,打理財務,利用時間的復利,十年、二十年后,我們的“儲蓄罐”里會有一筆可觀的收入。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要警惕恐懼和貪婪的阻力,用理性、智慧去戰勝它們。
巴菲特的大部分收入都是在他50歲以后賺到的,可想而知他前期忍耐了多久。
我們如果賺了第一桶金,或者我們的父輩已經準備好了一筆積蓄給我們創業用,那是再好不過,也不必覺得這種“啃老”有什么很好,大多數人是沒有這種機會“啃老”的。
比爾蓋茨創業之初,也是受到她母親的資助的;王思聰當初創業,其父王健林也資助了他5個億的資金。這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創業有很多好處,如果有自己的公司,那么我們就可以合理規避一大筆的稅金。富人會在投資之后,再拿剩下的錢去繳稅;而中產階級和窮人會把一大筆錢拿去繳稅,然后再消費或者投資。這里面的道理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有識之士開始會學習富人并且模仿富人,然后最終成了富人。
5.做好計劃。
我身邊就有親戚對財務問題完全沒有計劃,走一步看一步,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會過得很辛苦。
下象棋的時候,誰如果走一步看一步,絕對會輸的。下棋高手們都是可以想到后面好幾步棋路,會預估風險,然后才能克敵制勝。
我們在理財上不僅要制定好大的戰略,也要在戰術上做好規劃。比如,現在的通脹率高達5%左右,那么我們就要讓已有的資金跑贏通脹率。支付寶里的余額寶年利率為2%左右,低于通脹。銀行利率更低,看起來存在銀行的錢的數值在增大,實際上錢還是在貶值的。
我們如果一味的看增加的金額,而不作合理分析,那也僅僅是求點心理安慰罷了,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6. 找到自己的細分領域,并做到第一。前面一味地說理財,如果不講開源,那也并不實際。
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開創自己的事業,才能有效開源。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話糙理不糙。
了解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斷實踐、不斷探索,我們會越來越喜歡它的。我們一般不會不喜歡自己擅長的領域,也很難在自己不喜歡的領域持續做到數一數二。我們如果在自己擅長的、喜歡的領域持續耕耘,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可是,不少人卻反其道而行之,越是不擅長的領域,他們越是喜歡去啃那塊“硬骨頭”,最后焦頭爛額。擅長理工科的卻要在不擅長的文科上與人一較高下,擅長文科的卻偏要去走不擅長的理工科道路,結果是既浪費了時間、精力,也打擊了自己的自信。
工作是我們開源的渠道之一,那怎么找一個好的工作呢?
我們可以去找熟人推薦,甚至可以主動去聯系自己中意的公司,向他們介紹自己的情況,我們能做什么事情,可以幫助解決別人什么問題,再提出自己的需求,這樣匹配起來就更高效,也更實際。一味的在網上投遞自己的簡歷,會實際是盲目而低效率。
我們開源除了給別人做雇員,也可以自己創業雇傭別人,要知道真正的富人都善于利用別人的時間、力量。尤其是現在,企業或者團體真正的強大都需要團隊的力量,單打獨斗始終難以突破瓶頸。
作為企業家,作為有識之士,我們要做一個創新者,更多地把眼光聚焦在大的戰略上,而不是讓“公司裝修好了沒、工資什么時候發、招了多少人”這樣的瑣事消耗了大多數時間。善于拉攏有識之士,善于任用他們,借助他們的力量,來幫助我們實現遠大的目標,是很睿智的。
7.我們服務了多少人,就會收獲多少財富;我們的財富是和被我們幫助的人息息相關的。
這個幫助可以是間接的,比如,我們網購的東西幫助我們減少了痛苦、解決了問題,那么就是這個網購平臺的創立者間接幫助了我們,而他得到的錢實際上就是我們對他的感謝。
被幫助者用有形的錢來感謝幫助者無形的幫助。
不管形式上怎么體現,賺錢的原理就是這樣的。
總的來說,我們要認識與金錢相關的規律,讓金錢為我們服務,讓錢來生錢;這個時代,“選擇大于努力”,我們應該提前做好規劃,一步一步地去實施,正確開源也要正確節流,不被恐懼和貪婪所迷惑,理性對待金錢這個看似骯臟實則中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