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是個文字癖。我介紹自己時總會用上這么幾句話:對語言文字高度敏感,有甄別漢語寫作的火眼金睛;擅長文本細讀,能迅速識別文筆優劣。
漢朝大學者揚雄說:“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意思是雕章琢句這種小事,有能耐的壯漢是不屑于做的。幸而我是女的,又并沒有用keep練出六塊腹肌來,所以仍可以心安理得沉浸其中。14年夏末我在豆瓣閱讀上開了個文學精讀和寫作教學的專欄,將中國現當代頂級作家的經典文本摘錄出來分析點評。專欄口碑和人氣都挺好的,評分9.4,近兩萬的訂閱,六七萬的閱讀,在一個清寒的平臺上實屬罕見——于是進入了實體書的出版程序。
網絡上發布文章最大的好處是啥?自由。無論怎么嬉笑怒罵,騰挪跳躍,都可以的。而進入實體書出版,就有如八九歲的爛漫少女突然地做起了別人家的童養媳,動不動就橫遭公婆指點,從前明明說得做得的事,到這里都不行了,疑疑惑惑,委委屈屈。
我既然是個文字癖,寫作怎么會馬虎呢?何況又是一本教人寫作的書。但文字癖的文字也終究沒有逃脫被莫名刪改的命運。漫長的編校過程里,和編輯進行著如下的拉鋸互動:
我:我寫東西還算比較字斟句酌,有些字去掉似乎不影響意義,但會影響語感、美感,有時也關乎語義的輕重。所以假如不是明顯的錯訛,要修改的話,可以先發給我看看哪。
編輯:基本有問題才會改的。
所謂的“有問題”,幾乎都不是錯別字之類的硬傷,而都是不夠一板一眼,正經八百,或者說是不夠主流。偏文了一點,不行;偏口語了一點,也不行;偏個性的,當然更要被改了。比如:
編輯:這種我們得刪掉,太口語化了。(一二三審老師的意見一致)
我:其實這是一種表達上的花樣,一種修辭……
編輯:我們在編輯過程中還是需要考慮書面文字的規范性和正式性。如果您真的非要加,換正式的語體吧。
書稿里有一篇文章講的是大作家們如何使用標點,其中提到魯迅一篇文章的結尾:
灰土,灰土,……
……………………
灰土……
稿子到編輯手里過了一道之后,我發現原來第二行的24個點只剩下了6個。不用問,當然又是因為四個省略號接連使用“不合規范”。
可這一次的詭譎之處在于,我通篇的意思就是“大作家們創造性地使用標點,不墨守成規,但效果非常好”啊!而對這一結尾的點評則是“魯迅將省略號用得非常任性,但也正契合內容,因為恰好看著像灰土撲面而來”。
有通篇的意思在,有這前后的交待在,編輯怎么就能如此鐵石心腸,不為所動,堅決給刪了呢?真是多三個腦袋也想不通。
拉鋸戰來來回回,整得疲憊不堪,雖然深知做事應該“抓大放小”,但“文字癖”這么個專業identity豈是敢隨意丟掉的,只能勉為其難地繼續分辯著。到十一國慶前,總算是都拉鋸完了,雖然沒能保住全盤江山,但多守住一城一池總歸也是好的。
編輯說十一過后差不多就印出來了。我于是放松了一直繃著的神經,輕松度過假期,等待書的發售。過了十一,在為這本書專門建的一個推廣微信群里,我看到了營銷同事所發的書封圖。
哎呀不妙!只曉得在正文上一遍遍拉鋸,竟然忘記了書封上也是有字的,而且還不少!書封是第一印象啊,多重要!火速向編輯要來了書封的電子版,打開,緊張地上下左右看著。
……
整個人被失望貫穿了,癟了……
后勒口的頭銜和介紹都整得不大像話。作者介紹的一段讀起來磕磕絆絆的,簡直把我在課上講的語感的毛病都犯了一遍。這可是教人寫作的書,簡直沒臉了。
心頭悔意泛起:千講究、萬講究,怎么偏偏把書封給忘了呢?木已成舟,舟已下水,都印出來了,還能怎么辦?我甚至被迫著發出了終極的追問:這一切,難道都是命?!
有氣無力地接著掃視封底的六七條推薦語。本以為宿命的鑼鼓已經敲完,沒想到看到中段知乎大v采銅老師的推薦語那塊,竟然又震了一震。采銅的原推薦語是這樣的:
成為頂尖高手的最重要一步是什么?知道最好的東西是什么樣的。好的師父會告訴你什么是最好的,并指出做出這些好東西的路徑。在寫作這件事上,舒明月就是這樣的師父。
但是在封底定稿上,也就是廣大紙書讀者即將看到的版本上,“師父”通通被改成了“師傅” !!!
天地良心,是個人都知道在如今的語境里,“師父”和“師傅”的差別有多大。
“師傅”在什么情況下是一種尊稱?
比如我們乘公交,不能說:“哎,賣票的,到東直門還有幾站?”
而應該尊稱:“師傅,請問到東直門還有幾站呢?”
再比如最好別這樣說:“炒菜的!快點!”
而應該說:“廚師師傅,麻煩快點兒啊!”
寫到這里,心中咯噔一聲,我想——
我又一次觸摸到了命運。
原來早在很久以前,命運就給我埋下了這處伏筆——
電子專欄最開始的簡介中,我寫過這樣的話:
開設這個專欄,是要把真正的中文經典一匹匹牽到你面前,捆綁、放血、剝皮、大卸八塊——總之,殘忍地宰殺——事畢,再挑剔出最上等的精肉錚骨,濃濃地燉成一鍋好湯,款款地舉案齊眉,候你享用。
可不就是一位大師傅嗎?
好吧,我認命了。
歡迎大家購買我的新書《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筆是讀出來的》“師傅”限量版,當當、京東、亞馬遜各大平臺均有售。今天上了當當的新書熱銷榜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