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11月6日-11月12日南懷瑾《老子他說》之二


時至今日,《老子他說》這本書已經看完,但是對我來說,對《老子》的研究這才算是個開始吧。

首先,這本書并沒有包含《老子》這本書的全部內容,只是對前二十六章的內容進行了解讀,后面一些內容涉及到另一本書叫做《老子他說續集》,目前這本書還沒有購到手,所以下一步就要開始對這本書進行研讀。

其次,由于自己的幼兒、少年時期收到國學教育較少,這方面的基礎是比較薄弱的,所以還需要結合其他方面的注解版本進行深入研讀,以期待能夠對《老子》該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書中作者提到,《老子》一書收到了《易經》的影響,我想這是非常正確的。就我個人對《老子》的看法,由于老子本人生活在周朝末年,所以他老人家對于《易經》的研究應該是很在行的,而且書中涉及到的一些詞匯及思想和《易經》如出一轍。同時,我想還有涉及到的就是《黃帝內經》,這應該也對《老子》一書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營魄”的概念就是完全來自《黃帝內經》,所以說要想讀懂《老子》一書,對《易經》和《黃帝內經》的了解和研讀是必不可少的吧。

該書中提到的“道”和“德”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雖然該書分為兩部分,但是實際上你會感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此我們可能會有些疑惑,這也許是老子他來人家的本意,或者是當時的文法,異或是后來者對其整理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會出現很多版本的《老子》一書的原因吧。

說到“道”和“德”,這里我簡單說下,其中“道”是本體,是根本,而“德”是用,是方法與實踐,就像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一樣,有本體與方法論的分別,如此而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需要學習的太多,上古時期的“士”的階層,現在看來似乎已經消失了,我想了想,今天誰該去承擔這個責任呢?中文系的學生,或許最有資格,最應該承擔這個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如此、如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