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床上等著娃爸弄娃過來,讀繪本+故事,然后睡覺。娃已經(jīng)上床,開始看書,卻發(fā)現(xiàn)牙沒刷。娃爸是著急的,好不容易從動畫片中把娃哄過來的。已實屬不易了。
看見繪上貼了很多貼紙,一個小小的挖掘機映入眼簾,靈機一動:“我有一個挖掘機,我準備用這個挖掘機挖哈克達克出來。”我順勢把這個貼紙撕下來。
娃一聽挖掘機,立馬來勁了:”啊~~我的,我的。“,我貼在了他的身上。娃也給我撕了個和諧號列車:”給你列車,貼上。“,也給自己再挑了一個另外的車。
”我要用列車送哈克達克去海灘了。“說著,從床上坐到了床邊,做出要起來的意思。
”剪刀石頭布。“娃說。我知道,他愿意去洗漱刷牙了。各勝兩局。我已經(jīng)坐到床邊,穿上了鞋子,就等他了,看他不會這么順攤地跟著來:”五號選手,請到五號賽道,請到五號賽道。我是二號選手,我已經(jīng)做好準備了。“
娃起來了,說,”這是一號,這是一號“
“好的,請到一號賽道,一號賽道。”
娃穿好了鞋子,他爹走了過來,說:”快跑呀,快跑呀。“爺倆走到洗手間去了。
爺倆在洗手間你一言我一語,我聽著,希望一切順利。奈何娃刷到一半,從椅子上下來,跑到隔壁剛才看小狗汪汪隊動畫片的房間去了。看見電腦關了,小子不依了:”啊,你關了,你關了。“
他爹分貝增高說:”沒有網(wǎng)絡了,哎呀。“然后推著娃再次進入洗手間。
爺倆爭持著,”漱口呀,哎呀,巴拉巴拉~~~~"。
聽到他爹求救,我走到了洗手間。
娃推爹,又來推我:”我討厭你,我也討厭你。“
我從娃后面扶住他的兩邊腋下,用神密的語氣說:“有一個國家,住著很多的巨人。”娃被扶上了墊腳椅子上,“他們有的人踩七彩祥云,有的人踩著黑云。”他爹碰了碰我的后背,說:“漱口。”走了。
我遞過漱口杯給孩子,“如果他們的牙齒沒有哈克達克,他就踩七彩祥云,如果有哈克達克就踩黑云。”娃聽著,喝了口水,開始漱口了,我接著看著他的腳,說:“你的有黑云哦,慢慢的他變成七彩祥云了。”,漱口結束。娃跑回床上,開始看繪本了。我跟著進入門口,回頭看了一眼站在門口的他爹,看著他佩服的臉色,我指了指他,潛臺詞,”好好學學!“
今天準備的《胡蘿卜回來了》的故事講到一半,娃不知道有沒有睡著,反正我就睡著了。
?
上面的故事,再次讓我想起這句話:用孩子能接受的語言與孩子溝通。這真是一本藝術。曾幾何時,我也像爸爸一樣,想娃做什么就直接告訴他,刷牙啦,穿衣服......希望娃可以順攤地照做,不照做的時候,壓著情緒哄著,不管哄得好與不好,我的內心都有一句哈:”MD,什么都要哄,誰來哄我呀。“自從接受了,用孩子能接受的語言與孩子溝通,用游戲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之后,發(fā)現(xiàn),一切變得水到渠成了。孩子快樂,我也多少在每次的順利溝通中,多少感受到點成就感,也享受著給孩子的童話。我也曾經(jīng)從童話的故事跟別的跟他一般大的小朋友溝通,以失敗告終。當然,也許是因為我沒有拿捏到孩子興趣,也許是因為我們之間沒有信任,我真的不希望那個孩子心里已經(jīng)沒有了童話,而只有成年人的一板一眼。
是的,我的孩子能夠接受這樣的方式,也許是因為他從小在繪本中長大,也許我們彼此信任與默契。我確實希望孩子的童年有童話,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我也樂在給和孩子一起經(jīng)歷這些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溫馨的逗比的時光。看見那些有他本身年齡不該有的成熟的孩子,或者只是一味講道理的孩子,我心里多少有些唏噓。
~~~~~~~~~~~~~~~~·
今天要給娃爹點贊,在他的鼓勵和引導下,孩子能夠從50厘米高的臺階往下跳了。噓~~這個不能讓外婆知道,不然,外婆會嚴厲地說:”你們沒事找事,讓他跳吧,摔倒了呢。“
給娃爹點贊二:把娃自行車送到修理處修好了。這個在我這半年多一直是個懸案的事情,終于讓行動力超強也超有想法的爹地搞定了,點贊。
給娃爹點贊三:能接受我的建議,并付諸實踐,給力地跟娃玩,把娃從動畫片中吸引了過來五分鐘。以后爭取十分鐘啊。
給娃爹點贊四:從來對娃有耐心,和風細雨說不上,緊緊張張的,但從來沒有負面情緒面對娃。陪伴專心指數(shù),五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