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寫一個系列,主題就是“捷徑”。
這里所說的捷徑是什么呢?
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經驗。
很小,但是很有用。
捷徑一:【從待辦事項里最不愿意做的那項開始】
最近在備戰考研。
要考的四門科目中,其中的兩門是數學和英語。
英語是我的強項。
數學正相反。稀爛中的稀爛。
對于自己的強弱項,自己特別特別清楚。
也知道想要考上理想的學校的話,數學才是我最應該下功夫的地方。
但是,每次坐在書桌旁,總是不想做數學題。
清單上也總是有意無意地把數學列到了最后。
總是從英語開始復習,因為喜歡,因為擅長,于是就花費了不少的時間,遠遠超出預算,也遠遠超出必要。
反觀數學,放在一天的最后。如果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某一天清單上的事項沒能全部辦完,被耽誤的總是數學。長此以往,積貧積弱。英語愈好,數學更弱。
馬太效應。
很快意識到自己不能夠繼續這樣下去了。
考研其實也是一個發現自己、審視自己、優化自己的過程。
意識到了自身存在這樣的問題,就要去改變。
今天開始,每日的復習,從數學開始。
做題很慢,沒做幾道題目就想要去看英語、看政治。
去喝杯水。
去散散步。
各種內心抗拒和掙扎。
到底是堅持下來了。
30道數學題,全部完成。
成就感爆棚。
雖然英語的復習因為數學而有所耽擱,但比起為了英語荒廢數學這絕對劃算多了不是嗎。
今晚睡覺都不用焦慮了。心情好好。可以做個好夢。
明早起來,繼續從數學開始。
不僅僅是復習,自己以前好像一直都是怕難,所以從小就很偏科,每次升學都或多或少地吃了偏科的虧。
不擅長的事情中,可能隱藏著一個更厲害的、待開發的自己。
所以,從不擅長的事情開始,直面恐懼、直面困難也直面自己。
邁出第一步。
發現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