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這是一部在大學時代我們寢室最流行的小說,雖然我一直沒有看過這部小說直到昨天,但是我大學時代在寢室的綽號就是小說里一個人物,在畢業各奔前程后的個人道路抉擇也很相似,這就是緣分吧,在畢業數年后、在經歷連續數天筋疲力盡的加班后、在小屋中枕著鋪蓋聽著雨聲雷聲捧著KINDLE看著這部早該看的小說。
當遠遠觀望的時候,一切巧合都是緣分,當走近之后,才發現一切卻已經是宿命。
在小時候,因為受到傳統的教育,總是把人臉譜化的分為“好人”,“壞人”,每每依偎在爺爺膝邊看著電視里面播放的電視劇時,總要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那時候真的很純粹,這樣簡單化的處理倒也給年幼的孩子減輕了腦力的負擔,后來隨著年紀大了,看得多了就不知不覺的再也未曾問過這樣的傻問題了,再到后來偶爾想再問下這樣傻卻可愛的問題的時候,卻再也不知還能問誰了。
一部小說喚起了對那時的回憶,那是四年最美好的時光,卻總會在回憶時飽含熱淚。
大學的讀書山上曾經多少次登山漫步,在陡峭階梯上一級一級的走過,一路談人生談理想談學業,也欣賞著山上茂盛的樹林,說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在山頂平臺還能看到全校乃至全城的景致。
這山是美麗的,而且是顯而易見美麗,因為因為她是那么高大突兀,在顯而易見的美麗下卻也有人的理想、幻想在此破滅。為什么人總是那么喜歡知道真相呢?如果不知道真相的話,也許會開心得多,一旦得知了真相一切便索然無味。
最令人心中為之一痛的便是眼睜睜地看著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漸漸地變得暗淡而貪婪,這便是所謂哀其不幸、恨其不爭吧。
要使人毀滅,必先使瘋狂;要使之瘋狂,必先使之恨;要使之恨,必先使之愛。
這個世界上曾經有一群人,他們能忍受自身遭受的屈辱乃至暴力,但是卻不能容忍自己的所愛遭受一絲一毫的傷害,所愛包括所愛的人,所愛著的信念。可惜這兩樣都曾經在美麗的校園中幻滅,就像小說里說道李良幻滅的事情:“大一剛入學時,有窈窕美女叫齊妍,白衣勝雪,笑顏如花,傾到包括陳超、李良在內的一幫剛發育的傻孩子,個個把她當女神放在心里膜拜,那陣子李良還因此寫了不少帶有明顯暗戀情節的詩。大二時隔壁宿舍的小白臉馬小斌經過與各重量級選手長期苦戰終于一舉奪標,于是終日與女神攜手共步,令陳超等羨慕不已。一日小白臉酒后得意忘形,“別看丫平時文靜,在床上她比誰都瘋,都可以把你給吃了…”,小白臉說話的時候笑容特別邪惡,那個夜晚我真切地看見李良的眼中有東西轟然倒塌。
花開花落,不關人事。但是當到了這境界的時候,往往說明已是萬水千山踏破,吾心不動。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然的達人也沒有天然的傻孩子,只不過前者因為閱歷,后者因為理想,前者是痛苦過的,后者是將痛苦。
畢業后,各奔東西,漸漸安頓下來,回過頭來,想起了一個在大學的時候每周至少要想一次,工作以后卻一年可能也不會想起的問題,那就是人活著的意義。因為不再思考活著的意義所以也不知道自己過得是不是幸福,也許這也是幸福吧,無知無覺。當年每天晚上都在圖書館借書看的時候,還牢記著蘇格拉底教導的"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經常是看到一個不明白的事情激起好奇心就馬上就去查詢資料,看到白云飄過很美麗,就去借氣象學的書籍看云構成辨別,看到電影里的槍戰就去接槍械方面書籍查看槍械的原理淵源和構造。。。那時候真的是敏銳而且快樂的時候,唯一可惜的是過于寬泛的興趣,分散了注意力,始終沒有按照計劃在大四一年學習司法考試,結果一年下來在學習法律方面只把憲法學給學了一遍。有時候,一件事情可能決定一個人的整個人生。
此刻,河水在身后向東流去,帶著慢慢腐爛的氣息,里面爛掉的有青春有理想有節操。。。。。。于是更加懷念校園的那山、那江,還有一起吃一起喝一起住一起行的同學們。。。。。。
忽然想起畢業前某天寢室一位室友曾說過我總有一天會把我們寢室的事跡寫成一部小說,當時我還不理解這句話,現在才知道是受這部小說的影響。我真是后知后覺啊,不過倘若誰真能將我們的青春化作文字,那即使一百年之后,我們大概還會活著吧,一翻開書,我們就永遠只有二十二歲,永遠高高興興的二著。。。。
趙悅離婚再婚了,陳重離婚報復離開了,李良結婚離婚吸毒戒毒修道寫作,大頭還是那樣子。。。不知道最后李良想告訴陳重的關于趙悅的事情究竟是何事。。。。但是可以好奇,又也許不知道更好,說不定這個就是謎底就是一炸彈-催淚彈。。。。。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清純),再次祭奠那個曾經的白衣飄飄的年代。。。。。。
不知所云,隨心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