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讀完采銅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本書,文章觀點有感于此書,向小伙伴們推薦這本書哦~)
前幾天跟一大學同窗好友聊天時,談到剛畢業工作時寫下奮斗目標的事,忽然意識到畢業快五年了,感慨時光飛逝。
教育專業出身的我們,同學當中有積累了幾年經驗而自己創業開培訓班的,有一直堅守在教師崗位上辛勤打拼的,也有還在頻繁換工作換崗位中徘徊不定的......
五年的時間跨度,足夠讓一個人發生巨大改變,也可以讓人一成不變。
五年前我自己寫下的那個目標,并沒有達到,回想這幾年的職業生涯,似乎都是在做與自己目標背道而馳的事情。忙忙碌碌地為生活奔波著,最后卻發現忙得根本沒時間去顧及那個目標。
在這個信息紛繁雜亂的時代,我們的思想太容易被人左右,選擇太多,搖擺不定,我們經常是干著這件事,卻說以后要做那件事。在一天天重復地忙碌中,把生活過成了靠慣性驅使的成規,和最初的目標漸行漸遠。
一味地努力,可能只會讓你繼續在原地打轉,你只是每天在重復地抓起沙子,沙子劃過掌心,卻沒有沉淀。我們需要一個清晰的提示,提醒我們向著自己的目標靠近,需要對生活中的事情做出明智的選擇,找到對自己目標有幫助的事情,而不是盲目地做著一切。
怎樣才能讓未來的五年不再錯過,如何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在做每一個選擇時,需要多一些智慧和思考,讓自己的努力更有價值。
1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是有限的,你一天會面對很多件事情,我們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完美,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區分哪些是對我們實現目標最重要的事,做出最明智的選擇,把較多的時間花費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比如我五年后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老師,平時我會看書、健身、學英語、寫文章、學日語、看電視等,那么于我而言,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英語,當我的時間和精力無法顧及到所有的事情時,我選擇放棄其他的事情,而保持英語學習。
因為我知道每天2小時的練習,要比只花30分鐘練習進步得更快。
2結合遠期未來和近期未來視角做五年規劃
當我們做五年規劃時,總覺得五年很遙遠,所以會很樂觀地寫下大的目標,比如要成為有名氣的作家,自己擁有一家成功經營的公司等,這是用遠期未來視角在看待問題。
而遠期未來太遠,缺乏具體可行的計劃,所以需要加入近期未來視角,同時寫下未來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具體計劃。
任何計劃是趕不上變化的,所以計劃也應該是不斷調整的,大的目標是我們行動的方向標,細節需根據每周、每月以及每年的大目標來做調整。
3正確運用木桶理論:發展自己的長處
公司團隊中用人喜歡用到“木桶理論”,即一桶水能裝多少,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因此團隊中要避免能力參差不齊,而要盡可能都優秀。
而一個人要想有所建樹,他應該專注于自己擅長的那一個領域,也就是發展自己的長處,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了,就是成功。
自己的短板,用跟人合作的方式去互補,打造一個各有所長的團隊,能有利于更快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4運用“復盤”思維:打破成規和慣性
在努力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少不了要重復做相同的事情,而僅僅只是重復,并不見得會有很大收效。比如有人每天背50個單詞,3個月背完一本單詞書,接著又背另一本,堅持一年還是不會開口說英語。
雖然每天花了很多時間在學英語,但背單詞已經成為一種慣性的任務,就像早晨刷牙一樣,走完流程就完了,這樣邊背邊忘,沒用積累和運用,英語是不會好起來的。
而如果一個人每天只背10個單詞,背完后用10個單詞去造句子,去寫文章,每天都會復習前面學習的單詞,并將新的單詞與前面背過的詞關聯到一起,再通過閱讀英文書、看英文電影去"遇見"那些背過的詞,也就是利用"復盤"思維,每天回顧和總結,這樣堅持學習英語1個月,進步都會非常大。
“復盤”是指股市中白天動態盯盤來不及觀察總結,利用收盤后的靜態再看一遍市場全貌,回顧和總結。將“復盤”思維運用到我們學習知識、錘煉技能上,會收到很大的進步。
5用積極未來享樂主義視角生活
現代人都推崇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而現實中我們卻不得不為以后的生活擔憂。活在當下是一種享樂主義視角,告訴我們要享受現在的每一刻,過去和未來都不及現在重要。
而未來視角,則是將未來的期望施壓于現在的自己。我們需要找到兩者的平衡,在為以后而努力生活的同時,享受你努力的每一刻,既然一件事是必須要做,那么就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少一些抱怨。
工作上用未來主義視角,而生活中留一些空間,用享樂主義視角感受當下的幸福。
小結
有這樣一句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埋下理想的種子最好的時間是五年前,我錯過了這個時機,那現在就是最好的時間了。從現在出發,向未來延伸五年,寫下自己的目標,并堅持下去,這是未來五年的自己對今天的自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