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了6個月的同事轉兼職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

在過去6個月,同事苗苗在我文章中出現的頻率特別高,基本上都是一些“相愛相殺”的故事。

苗苗是以運營崗招進公司的,事實證明,這個崗位并不適合她,她做得很痛苦,我帶她也很崩潰。后來君君入職,接管了苗苗這部分的工作。

然后,苗苗轉崗,主要負責今日頭條微頭條和文章的寫作,「遇見小mi」的今日頭條,算是我帶著苗苗幾乎從0做起來的,她清楚整個運營流程,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自己的優勢,更看到了一些機會。

最近,她慎重考慮后,決定好好做自己的今日頭條號,本來她打算換一份輕松的工作,這樣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創作,但未來的職場環境有很大的不確定,她也不知道會如何。

最后,她問了我一個問題:米姐,我真得有點困惑了,你覺得我這樣打算可行嗎?

我沒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問她:你為什么想要做自己的號呢?這個問題想明白了,很多困惑也就解決了。

她列了兩個方面:

1、看到了今日頭條的紅利

我是一個很喜歡研究方法的人,在做頭條號的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分析,苗苗參與其中,有很直接的感受。

頭條號今年的獎勵力度特別大,鼓勵原創者輸出更優質的文章,只是前期需要一段時間積累。

而苗苗是學編導專業的,本身在創作上有很大優勢,她也很喜歡寫,還能拍小視頻,從事物發展中尋找規律。只要自己好好研究,堅持更新,肯定能夠做起來。

有自己的號,只要堅持下去,還會有積累的效應,如果僅僅幫助公司做的話,只能拿一份死工資。

哪怕表現好一些,不過是多一些獎金。在公司做,寫作的方向,還要符合我的調性,不能完全做自己感興趣的。

2、職場中的上升空間有限

我和苗苗一起工作6個月,客觀評價一下她,她屬于那種踏實肯干,但不靈活的人,一段時間只能專注做一件事情,如果事情多了,她會隨著自己的性子,在工作中優先做自己喜歡或者認為有價值的事情。

苗苗自己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喜歡自由,規則性不強,這樣的話,在公司上升空間有限,加上性格原因,不適合帶團隊。

綜合考慮,她認為創作的方向是她喜歡的,也最適合她。以前這方面,她沒有認真挖掘過,經過這6個月痛苦地探索,她想要往創作的方向上發展。

我們有一個真心想做,并且堅信有未來的事情,真的非常不容易。我很支持苗苗的選擇,這么年輕,找到自己想要做什么,剩下的就是持續努力。

苗苗已經想得很清楚了,無非擔心空窗期生活費用的問題。

我建議她可以給自己一個deadline,比如6個月的時間,哪怕做得不如想象中好,但結果也不會太差,大不了,到時候重新找工作。

這6個月的生活,一方面可以靠積蓄,一方面就像她所講找一份維持生活的輕松工作或兼職。

我和她討論了一個新的合作方式:繼續在我們公司工作,但轉成兼職。

這對我倆來講是雙贏,一方面苗苗工作量減掉大半,有時間進行自己號的創作,還能維持生活;另一方面,我能夠節約成本,用一個和我們配合默契的人。

我們頭條號每天發的東西很多,需要排版找圖片,這個工作還挺消耗時間的,現在,苗苗不用做了,她只需要一個月提供60條微頭條一定量的稿子就可以了。

我還帶著她做一些采訪,可以出一些質量很高的稿子,她鍛煉寫作能力,也能減輕我一些創作壓力。

微頭條的創作,苗苗已經掌握了方向,寫得很快,花費不了她多少時間,而其他人做,就很慢,也達不到我要求。不過,我還在培養人。畢竟,苗苗自己的號做起來,就不用做兼職,維持生活了。

我們很直接地交流了彼此的想法,達成了共識。目前,這種合作方式快1個月了,很愉快。我和苗苗開玩笑:“自從我改變對你的標準后,我發現你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

她聽了哈哈大笑,以前在公司,她拖延1天不交稿,我都很生氣,現在她拖延3天,我也不會覺得有什么,畢竟寫一篇有一篇的錢。

我還是提醒了一下苗苗,做自由職業者,自律很重要,甚至要比工作還要拼,你為自己打工,自負盈虧,看似自由,實則付出更多。

苗苗也和我分享自由以后的生活,好處是自己想什么時候出門、去哪、見誰都非常的方便,沒有時間的限制。的確如此,這段時間,苗苗去了上海很多地方,拍了很多不錯的照片和視頻。

但她也會焦慮,工資不會固定,賺多少取決于干了多少活。有時,稍不注意一天就沒有了。所以,她休息了一周后,給自己制定了計劃,每周堅持去圖書館寫東西。

苗苗還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在我身上投入那么多時間和精力,而我并沒有如你期望的一樣做得很好,會不會覺得不值得?”

當然不會,事實上,哪怕只有6個月,我都很感謝苗苗,這不是一句空話。如果沒有她的加入,我不會這么快做頭條號,更不會想著布局抖音。

之前,我一直覺得我沒有短視頻基因,但苗苗學編導專業,剪輯了一些,我發現抖音不難。后來,我在北京遇到了這方面的專業團隊,已經達成了合作,接下來就好好做了。

還有,我一個人時間有限,今日頭條我有方向,也聽別人說了很多方法,如果沒有苗苗這樣一個恰好對這感興趣的人去執行,也不會有現在。

哪怕我們可能風格上有很大不同,繼續合作下去,彼此也很痛苦,但這是一段很好的善緣,我們還是朋友。

在過去,我離職后,和原來的老板都成為了好朋友,他們對我特別好,在人生的很多選擇上給我提建議。

現在,我創業了,我希望和曾經工作的伙伴,哪怕分開了,也是朋友。這不是我格局大,而是我想明白了一個問題:我想要什么。這個很重要,也是我想和苗苗分享的。

我想打造的是一個系統,只要這個系統在,人員的變化不是一個大問題。

我們個人也是一個系統,一件事情的成敗沒有那么重要,按照正確的方式做事,只要大概率上做成的事情多就可以了。

苗苗走了之后,對我們工作沒什么影響的,無縫銜接,是不是苗苗的工作可替代性太強?不是這樣。

在帶苗苗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運營流程,系統的方法,哪怕一個新人看到,都能夠很快上手。

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就一點都不會糾結,不會過度內耗,做的每一個選擇和決定,你很清楚當下是最好的。

有時候,我也會和讀者聊天,聊得深入一點,我就發現,很多人對自己的規劃很模糊,也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很困惑。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

我想要分享的一點是,想要什么不一定那么容易發現,不想要什么基本上很清楚。苗苗,很清楚自己不適合做運營了,她付出了很大努力,做得不是很好。而寫作方面,就很喜歡,也出成績。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梳理自己的過往,我在行動變現訓練營第一節課就詳細講過這個方法。

拿出幾張A4紙,把你從出生到現在的重要節點都列出來,看看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情,你有哪些優勢。

我主要列了大學和每一份工作做的事情、取得的成績,我發現有一個共同點,我是一個很容易獲得老師和領導的好感的人,他們愿意給我機會,我也能夠抓住機會把事情做好。

但在過去,我對自己還有一個誤解,我曾對朋友說:“我感覺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不擅長交際。”這個梗,被嘲笑了很多年。

劉先生也說,我是他見過最擅長交際、嘴甜的人,和我在一起,他感覺特別好,很多時候,他差一點真相信自己像我夸的一樣厲害。

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認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接下來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長短板做事,不擅長的地方借勢而為,也就能更好地達成目標。

雖然我能力有限,但我很想做好事業,就根據自身情況,找到適合發展的方向(做自媒體),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同時用自己的“忽悠”,找到了很多厲害的合作伙伴。他們愿意和我一起做事,事情自然也就做起來了,距離自己想要實現的職業和生活理想也就越來越近了。

所以,你分析出來自己想要什么,擅長什么,讓長板更長,不擅長的地方,可以找人合作。

如果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擅長呢,那么,就也別迷茫了,把迷茫的時間利用起來,把現在的事情做到極致,也可以向厲害的人請教,很多困惑就解決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